“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出自我国北宋文豪苏轼的《于潜僧绿筠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宁可吃饭的时候没有肉吃,也不愿住的地方没有竹子。
可以说这句话,苏轼通过对竹子那种与生俱来的高雅风骨的赞美,表明君子要有像竹子那样的骨气。
《于潜僧绿筠轩》
宋 一一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
世间那有扬州鹤。
竹子被认为是有气节的象征,不肯折腰,在植物中被称为君子。所以宁可吃的饭里面没有肉,也不能在生活中缺少了应有的气节,人活一口气,活着就应该像竹子一样有骨气。
竹子作为四君子之一,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推崇。从外形来看,竹子空心,象征谦虚,生而有节,被视为气节的象征,“未曾出土先有节、纵使凌云仍虚心”是诗人对它的赞美,向来有“君子比德与竹”的美誉,汉代苏武牧羊时所持的汉节,就是竹子所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