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花呗学聪明了,一般以支付宝的名义扣钱,完美!
2、为啥商融保理可以不上征信?
商业保理行业是没有存在感的金融业,2012年才开始在天津和上海试点营业,到目前为止,也只有极少数的保理公司接入了央行企业征信,是央行企业征信,不是央行个人征信!!!
为啥不接入央行个人征信?
商业保理公司的作业对象是企业!是企业!而不是个人。
所以,商融保理公司跟央行个人征信是绝缘体,不来电,老死不相往来,so......花呗不上征信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金融机构借钱给你--你买买买--商融保理*一脚--你还钱给你商融保理,商融保理还钱给金融机构。
所以,商融保理就是征信防火墙,这个操作不得不服。
花呗的玩法九曲十八弯,搞这么复杂,说明花呗压根不想上征信,除了保护广大剁手党,蚂蚁金服还能商融保理身上的应收账款卖出去回笼资金(此处应该有掌声
五、央行征信,不是你想上就能上。
1、上征信的前提条件。
1)金融机构接入了央行个人征信系统;
2)客户同意你查征信和上征信。
虽然阿里小贷早就接入了央行个人征信,但花呗这厮,从诞生开始,就不想上征信。
上图这种,就是不上征信的花呗,这才是好花呗嘛。
花呗不上征信的好处爆表,一是讨好花呗用户,让你们使劲剁手;二是不用把数据共享给央行征信,每次找央行征信查数据,是要付钱的,正好也能省点钱。
另外,有海量的花呗用户没有授权花呗查征信上征信,浓眉大眼的花呗也没辙啊。
最近有一大波客户收到了花呗“暖心升级”的通知,其实吧,就是收割你的“征信查询报送授权书”。
瞅见没,白纸黑字,签字画押,以后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查你的征信,所以,别看到升级的界面,就不假思索地猛戳,这可是一条不归路。
没升级的,继续不上征信,但是,不升级的话,迟早会影响花呗的额度;已经升级了的,说实话,也不一定会上征信,这点在下文再展开讲。
2、金融机构不能随意接入央行征信。
《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都应该向央行征信上报信贷信息,但实际上,除了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之外,对于其他金融机构,央行采取自愿接入的原则,也就是说,还有海量的金融机构都是野孩子,都没有接入央行征信。
首先,金融机构必须是正经机构,符合《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各种条条框框,然后向央行提出申请,经过各种审核、测试和摩擦,才能正式联姻。
当年,因为政策鼓励,有大量的小贷公司接入了央行征信,但后来很多小贷公司都挂壁了,留在央行征信的僵尸数据都没人维护,有些金融机构甚至不按规定上传和维护征信数据,那就直接MMP了。
六、花呗接入征信,要放大招?
这次花呗官宣接入征信,肯定是要搞搞阵的。
2015-2017年,花呗的资金来自阿里旗下的小贷公司,随着花呗业务的膨胀,阿里小贷一度出现了过度放贷的高杠杆操作,被监管机构点名整改。
阿里再有钱,也扛不住来势汹汹的剁手党,在2017年起,引入了第三方小贷、信托和银行,花呗业务继续膨胀,但是,依旧不上征信。
花呗这块蛋糕实在太大了,蚂蚁金服自己也吃不完,到了2020年,跟花呗合作的第三方金主越来越多,连一些大银行来搅局。
另外,花呗的交易规模巨大,但又不上央行征信,相当于隐藏了一个巨大信贷风险,这不是跟监管机构对着干嘛;那些大银行也不一定愿意跟商融保理一起玩耍,毕竟大银行的合规大于天,还得看监管机构的眼色行事。
花呗用户逐批接入央行征信,玩法就变了,这意味着无论是阿里小贷,还是第三方合作机构,都获得了客户的征信查询报送授权,第三方可以直接运营花呗业务。
但并意味着所有人都会上征信。
1、花呗保理业务,接着奏乐,接着舞。
上文说过,商融保理是征信防火墙,花呗不会放弃保理这块肥肉,同时也没人喜欢上征信,不能把所有客户都得罪了。
2、部分第三方金融机构没有接入央行个人征信。
花呗的合作方,如银行和小贷公司接入了央行征信,但是,还有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也在玩花呗,有意思的来了,截至2019年末,中国一共有68家信托公司,巧了巧了,目前只查到其中的7家接入了央行个人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