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年糕的制作方法,海南人的年糕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3 08:33:23

切片的猪肠粑。资料图

1月19日,家住万宁市万城镇建设北路的居民王招燕一大早起来做猪肠粑。她将提前准备好的糯米浆倒进布袋沥水,在锅中放入油,然后将米浆倒入锅中加热。随后,将成形的米浆团移至簸箕中,压成薄片。在薄片上铺上炒熟的花生碎、椰丝、白芝麻等,最后卷成猪肠状。

据说,猪肠粑的制作手艺是明末清初由福建移民传入万宁的。在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的渔夫出海打鱼,在海上一待就是好几天,因为保鲜条件有限,带的饭食很快变质,渔夫经常挨饿,渔妇们很心疼。后来,她们发现用糯米做的糍粑,可以存放很久而不变质,吃了也不容易饿。于是,每次渔夫出海前,渔妇都会做好猪肠粑让渔夫带上船吃。久而久之,猪肠粑不仅成为一种风味美食,还寄托着妻子对丈夫平安归来的期盼。

猪肠粑口感细腻有嚼劲,花生碎、椰丝、芝麻等配料被卷于其中,更添几分清香。据万宁制作猪肠粑的老师傅介绍,做猪肠粑要选上好的糯米,这样做出来的粑才能存放较久;如果选用质量差的糯米,猪肠粑有可能卷不成肠状,而且不能久放。

香脆酥饺迎财运

酥饺形似古代的荷包。过年吃酥饺,有财运亨通、钱包鼓鼓的寓意。在文昌、琼海等地,许多居民会在春节前夕炸酥饺。

海南年糕的制作方法,海南人的年糕的制作方法和步骤(5)

酥饺。

文昌市东郊镇建华山村村民符玉芳做了20多年手工酥饺,对酥饺有着特殊的感情。“小时候第一次吃酥饺,一口就咬到了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口馅料的香甜。那时,亲友来家里拜年,我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吃酥饺。”符玉芳说,每每想起儿时过年的场景,心中就充满温暖。所以,23岁那年,她创业开办了一家制作销售酥饺的家庭作坊,并一步步做大,成立了公司。

目前,除了家人帮忙,符玉芳的公司还请了四五个工人。1月16日中午,记者在符玉芳家看到,因为太忙,工人们只能轮流吃饭。他们有的在包酥饺;有的拿着锅铲从油锅里捞酥饺;有的用袋子装酥饺。

海南年糕的制作方法,海南人的年糕的制作方法和步骤(6)

文昌市东郊镇建华山村村民符玉芳在制作酥饺。

符玉芳告诉记者,酥饺属于粿类小吃,与大家熟悉的水饺、煎饺形态相似,但制作方法和馅料却不一样,“酥饺的馅料是由花生碎、芝麻和糖搅拌而成的,包好之后要用300多度高温的食油炸至两面金黄。”

据说,酥饺最早是从广东潮汕传入海南的,古时是一种大家在中秋节常吃的美食。到了后来,海南人不仅在中秋节吃酥饺,也在春节期间吃酥饺。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改善,酥饺的馅料品种也在增加,有红豆馅、绿豆馅等。

小小“信封”寄乡情

信封饼,是将鸡蛋、椰丝、糯米、芝麻等磨成浆烤制而成的一种浅黄色的薄饼,因形似信封而得名。信封饼散发着清香,口感酥脆,是文昌会文镇一带的特色小吃。

海南年糕的制作方法,海南人的年糕的制作方法和步骤(7)

信封饼。资料图

在会文镇凤会村记者看到,用于烤制信封饼的烤炉是特制的,上有一个可翻转的铁饼夹,饼夹上有一个托盘。一位村民将炉子里的炭火烧旺,加热托盘,然后从盆里舀一勺饼浆浇在托盘上,待一面烤熟后,再翻转烤另一面。两面都烤熟后,打开托盘趁热用工具将圆饼叠成方形,一张信封饼就做好了。村民告诉记者,烤制信封饼,要掌握好火候,及时往炉子里添柴;把控好饼浆的用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会文有很多华侨,是侨乡中的侨乡。据了解,十八世纪初,信封饼由去新加坡务工的会文居民带回。那时候,会文下南洋务工的人很多,大家思乡心切,将原产于新加坡的这种小点心做成了信封的形状,将浓浓的情谊带回家乡。此后,信封饼的制作手艺在当地代代相传。正因如此,信封饼也被赋予了团圆、美满的含义。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

米纸飘香团圆年

文\海南日报记者 王迎春

1月20日,冬日的午后风和日暖,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陵水黎族自治县椰林镇居民何基德又忙了起来。他家门前支起了几个铁架子,数百张“白色圆饼”被整齐地码放在架子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逐渐变得干硬且呈淡黄色。

这种以糯米为原料制作的小吃,便是陵水人过年不可或缺的食物——米纸。

海南年糕的制作方法,海南人的年糕的制作方法和步骤(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