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狂欢节堪称是德国人最快活而又豪放的节日。涉及宗教的圣诞节和复活节都比较严肃,教堂里整天唱着圣歌;而狂欢节却真的是男女老少都可以疯疯癫癫的日子。狂欢节据说是因为复活节前有四十天的封斋期,天主教的封斋期里,家家户户不酒不肉,无歌无舞,免行婚嫁,于是大家在入斋之前,好歹吃吃喝喝,娱乐娱乐。但是现代狂欢节跟宗教斋戒早已无关,如今已没有多少人坚守大斋期之类的清规戒律。人们对于狂欢节肯定是另有情钟。
狂欢节总是从前一年的11月11日11点11分准时开始,持续好几个月,直到第二年复活节(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今年复活节是4月21日)的前40天。最后一周是狂欢节的高潮,特别是“妇女星期四”、“玫瑰星期一”和“尘灰星期三”。在这一周里,大家想尽办法打扮自己,奇装异服,争艳斗奇。满城的歌声和音乐舞蹈,啤酒馆里人声鼎沸,笑语连篇。
平时的德国人都比较严肃认真,说话幽默的人也不太会出格。到了狂欢节,特别是玫瑰星期一这一天,人们都穿上自己平时不可能穿戴的衣裤鞋帽,扮演一个非常异样的社会角色。有的打扮成蜜蜂、小白兔,有的打扮成军人、海盗、黑人、将军、警察、妖魔鬼怪……每年的这一天,每个人都扮演一个对于自己来说是比较陌生、又有点好奇的动物或人物。我们古代的庄子不是也曾自问,到底是庄子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子?在狂欢节期间,科隆、波恩一带的方言里,人人都自称也互称对方为(节日)疯子(Narr/Naerrin),他们每年在这一天给自己一个机会,去反串一个在自然界或人间社会里的一个新角色,体会一下反串角色的生活经验。孩子们谁不想多吃一口甜食和糖果呢?玫瑰星期一那一天,游行的花车上大把大把地撒下巧克力和软糖硬糖,每个孩子都能哄抢回来,一饱口福,吃不完,留着以后慢慢享用!一点也不受拘束!
一年到头里外忙碌的妇女们在妇女星期四那天更有难得的机会,这一天她们特别地强悍,可以把平日一本正经的主任和经理拦住,拉出其领带,一刀剪断。她们可以在大街上成群结队,勾肩搭背,狂歌劲舞,打情骂俏,跟并不相识的路人大声说笑,说得高兴还亲吻拥抱!有的朋友实话坦承,他们夫妇就是在狂欢节的嬉笑中一见钟情的。每一个行政市镇都遴选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国王和王后及其公主王子。竞选成功的“王室家庭”必须赞助一笔上千欧元(城镇越大,费用相应越高)的“第一家庭费”,毕竟王袍王冠、花车和其他支出都不便宜。当然王者夫妇除了相貌堂堂之外,还必须家世清白,人品端正,这是不言而喻的。节日的照片和录影将成为他们家族多年的记忆。
雨果在他的小说中描写了巴黎乞丐王国的狂欢节。乞丐们到了这一天,会把乞讨来的,捡来的,乃至偷来的酒食放在一起,尽情享用。他们虽然穷得叮当响,可是到了狂欢节,却也要选出一对乞丐“国王和王后”夫妇,狂欢一天,自己仿佛也变成了“垃圾贵族”。
玫瑰星期一过后的尘灰星期三则是政治家亮相日。政治家这天都要出场与民同乐,电视直播。第一反对党主席娜勒斯女士穿休闲装出场,拿起话筒带领大家唱一曲快乐的小歌,执政党主席卡伦堡女士穿花衣戴花帽给群众讲一段笑话。政治家们不能像平日不苟言笑,必须跟平头百姓们一起嘻哈逗乐。对了,在狂欢的游行花车阵里,每年都有政治讽刺的漫画型雕塑。今年又有嘲弄美国总统是蠢货的造型。其余人物造型则少不得是讽刺德国政界的丑闻和失误。
从民俗的心理深处窥看,狂欢节的重点应该是德国社会的宽容和宣泄。人们一年到头中规中矩地生活,少不得总有一些精神郁闷和心理压力。狂欢节给社会各个阶层和各个角落的人们几天机会,反串一下生活的角色,痛痛快快给自己一番放松和宣泄,这就是德国和欧洲各族人民性格的浪漫和幽默。
作者:邱明
编辑:李伶
责任编辑:舒明 周毅 吴东昆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