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当兵什么兵多,威海当兵政策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3 11:07:27

维和警队、缉毒女警、青岛舰政委、电子对抗营营长……这群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有个共同的名字:“威海兵”。他们用热血书写了使命与担当,这是坚定的信念,也是最高的荣耀。

“戴上蓝盔,我们就代表了祖国”

——记威海籍现役军人公安部常备维和警队队员李迪

◎记者 李森

“四月的利比里亚,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辣辣的太阳炙烤大地,精神必须时刻高度紧张,‘敌人’也许就在看不见的地方,可能是疟疾,也可能是埃博拉。”今年刚刚三十岁出头的李迪,脸黑到发亮,他笑说这是维和警察的“标配”。

威海当兵什么兵多,威海当兵政策(1)

李迪参加维和行动时,与当地儿童合影留念。

2006年,李迪考上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青岛边防检查站工作。

2013年12月,得知中国第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正在组建,李迪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如果我能去,我一定不辱使命。”

利比里亚地处赤道附近,西南濒大西洋,属热带气候,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疟疾、埃博拉等在当地都属易发高发传染病,到这里执行任务,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2014年春节,报完名的李迪就留在青岛,做起各项准备工作。“恶补英语,每天疯狂背单词。”为了应对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李迪先后经过了英语专业、后勤专业、军事基础技能强化、整体合训、模拟实战等6次集训,涵盖维和常识、军事基础、防暴指挥、防疫知识等50多个课目。最终,他凭借过硬的本领通过甄选考核,获得派出资格。

2015年3月,李迪所在的中国第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进驻联合国利比里亚任务区,飞抵大西洋之畔的利比里亚锡诺州,正式接棒国际维和任务。

虽然已经做足充分准备,但真到了利比里亚,还是让他有些吃惊。“下飞机先全身消毒,才三月份,温度已经达到30摄氏度,还要自己打井和发电。”

“雨季、疟疾、埃博拉”,之前这些可怕的传说,如今都真实地出现在维和生活里。营区早晚消毒,防止蚊虫叮咬,李迪和队友们每天在室内室外都紧绷弦,平时在营区内活动,口袋里也都揣着驱蚊用品。

在利比里亚,李迪和战友们要负责包括锡诺、大克鲁、里弗塞斯3个州,面积1.3万平方公里辖区内的常规巡逻、专项勤务以及定点驻守,24小时驻守警戒任务。

2015年5月26日中午,队友们突然接到通知,因为劳资纠纷,当地民众和一家外企开的橡胶种植园发生大规模冲突。

维和部队迅速组建了一支精锐的十人小分队,前去营救南非籍主管,来自青岛边防检查站的李迪,就在救援第一现场。

成功救出人质后,维和队员们又在驻地进行了3天巡逻,由于蚊虫较多,李迪患上了疟疾,“起初就是皮肤上被蚊虫咬了一个小红点,后来一个小时不到,体温就升到40摄氏度,有时满身大汗,有时又如坠冰窟。”

整整五天,在军医的悉心治疗下,李迪慢慢缓和过来,病愈第二天他又开始执行任务。“置身利比里亚,才切身感受到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代表着中国维和警察的形象。”李迪说。

整整一年,李迪和战友们远离祖国,面对任务敏感环境恶劣、物资匮乏条件艰苦、埃博拉疫情大规模爆发蔓延等困难挑战,圆满完成各项维和任务。2015年12月1日,他和战友们一起,光荣地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勋章”。

三个月缉毒新兵荣立二等功

——记威海籍现役军人原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普洱市边防支队澜沧边境大队孔泠仁

◎记者 杨彩明

“注意分析车辆结构,分析判断口音……”见到孔泠仁时,她正一边在本子上写写画画,一边嘴里嘟囔着,原来这是一本查缉心得。“虽然是放假期间,但是业务知识必须得天天看,心里才踏实。”

威海当兵什么兵多,威海当兵政策(2)

绽放在缉毒前线的巾帼之花孔泠仁。

翻开这本查缉心得,里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内容:什么样的车辆必须查,要重点关注哪些车辆,车的什么位置容易被毒贩用来藏匿毒品……别小看这份笔记,正是通过分析、总结、归类,查缉工作才更有方向和目标,三个月的缉毒新兵“拿下”了个人二等功的荣誉。

2017年9月10日,孔泠仁白班执勤。虽然是缉毒“战场”中的新兵,但她从第一天开始就像“十万个为什么”,跟在“师傅”后面问个不停,边学边记,笔记本上写了十几页查缉心得,练就了一套通过听口音、看穿着、观神态判断是否违法的“绝活”。

那天的温度不到40摄氏度,已经是很舒服的天气。孔泠仁仔细穿好重达12千克的防弹衣,她明白这件防弹衣虽然厚重,但却是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马虎不得。在查缉点拦下车之前,并不能确定车上是否藏匿毒品,是否有涉毒人员,只能根据可疑点逐一排查,所以每一次检查都伴随着危险。

路面上车辆川流不息,孔泠仁的查缉工作开始了,她所在的查缉点是中缅边境通往内地的“咽喉”要道,每天最少有上万辆车经过,铤而走险的毒贩会选择从这里入境。她要做的就是从车流中把运毒的车、人查出来。

转眼已经过去1个小时,孔泠仁查了客运大巴车、私家车、出租车。这时,一辆大货车突然速度放缓,1分钟后又正常行驶。这辆有“疑点”的车,被她拦了下来。

“师傅辛苦呀,您从哪里来呀?拉的是什么货物?”“化肥,从昆明拉来,种田要用。”货车驾驶员拿出货车货物运输单,表情镇定自若,但孔泠仁依靠扎实的基本功,察觉到不同寻常之处。

孔泠仁准备爬上货车货箱,做进一步检查时,货车驾驶员一边凑上前说话,一边递上个“纸袋子”。“这个袋子最少也有几斤重,这是运毒人员惯用的手段,拿钱买命呢。”孔泠仁介绍。

孔泠仁不动声色地拒绝了这份“礼物”,爬上货箱顶部,拉开篷布,眼前是一排排的大桶,根据气味判断,这一定不是化肥,她一边及时报告领导,一边控制运送人,当场查获丙酮55桶、乙酸乙酯55桶,共计22吨,成功查获“20170910”制毒物品案。

个人二等功的荣誉证书发到手中后,孔泠仁心中那股诗意的正义愈发浓了。生与死的抉择,虽然每天都在经历,但只要边境多缉一克毒,内地就会少受一分害。“走到哪,都得让人说咱‘威海兵’不糙。”

难忘亚丁湾上那抹“中国蓝”

——记威海籍退役中国海军青岛舰政委宋泳涛

◎实习记者 杨妍

轻波微漾的亚丁湾上,战舰破浪向前,战士们严阵以待,表情肃穆……那是2012年,中国北海舰队首次参与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行动,“威海兵”宋泳涛正是当时编队指挥舰——中国海军北海舰队导弹驱舰青岛舰政委。

威海当兵什么兵多,威海当兵政策(3)

宋泳涛(前排右二)参与护航期间,不少渔船、商船为他们送来感谢信和锦旗。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本人提供

自1989年入伍以来,宋泳涛曾参与50余项重大任务,率舰出访过10余个国家,先后在6艘军舰上奋战过。

说起参与亚丁湾、索马里护航行动,宋泳涛难掩激动:“战舰通道的宣传栏上,贴满了我们的应战书和决心书,个个都摩拳擦掌。”

400多天的护航期间,宋泳涛没睡过一次安稳觉,每晚至少起来三四次值班巡查。护航期间,他制定了大量的方案预案,并组织士兵进行实战化演练,大大提高了军队反突击能力。

当时,索马里海盗猖獗且行踪狡猾,袭船行为诡异莫测。一次,整个编队遇到数十艘海盗小船袭扰商船的“突发战役”。

作为编队中的主力,在总指挥的带领下,宋泳涛与战士们一起成功击退海盗快艇,让一艘艘中外船舶安全通过这片暗潮涌动的海域。不仅如此,宋泳涛还给后来参与的兄弟军舰留下很多护航政治“标准”,保证了护航期间部队建设的正规性。

一次次成功击退海盗,让中国海军成为这片海域有口皆碑的“护航卫士”。宋泳涛说:“护航期间,不少渔船、商船还给我们寄来了感谢信和锦旗,这让战士们士气倍增。”

长时间漂泊海上,除了要绷紧战斗这根“弦”,宋泳涛还担负着一船人的安全,“把人交给了我,我就得对他们负责。”

那是2015年2月8日,青岛舰机电部门辅机班战士、四级军士长王新松突发疾病,情况危急。宋泳涛第一时间组织舰上治疗,并提前联系吉布提当地医院。

两天后,王新松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进行治疗。但经历了两次转院,治疗效果仍不理想,王新松的病情急转直下,陷入昏迷。宋泳涛马上将这一紧急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最终,王新松被国际SOS组织医疗包机接回国治疗。

这期间,宋泳涛几乎全程守在王新松身边,同时不断地与大使馆及上级领导沟通情况、汇报病情,短短几天就通了上百次电话。宋泳涛说:“我得让战士们一个不少地回家。”

如今,回想起在亚丁湾上的时光,宋泳涛依然感慨:“能在亚丁湾护航,我们代表的是中国的强大,中国海军的强大,能成为亚丁湾上的那抹中国蓝我感到自豪。”

就在2018年,宋泳涛离开部队选择自主择业,在青岛开始了新生活。即使脱下穿了30年的海军服,但他军人的初心始终如一:“只要祖国有需要,我依然会像一把利剑,向着深海出击!”

在新的“战场”上照样不孬

——记威海籍退役某部电子对抗营营长郝明利

◎记者 曲黎悦

8月1日,天气依旧炎热,但郝明利的心情很是舒爽:“终于了了心事,建军节当天拿营业执照,这可是个好彩头!”

威海当兵什么兵多,威海当兵政策(4)

郝明利在训练场上指挥作战的资料片。

有过20年军营生活的郝明利,最近经常回忆起那段岁月。

21年前,18岁的郝明利怀揣着“军营梦”,踏上去济南的列车。“那个时候什么都不怕,就想着怎样才能当好兵。”从新兵到考上军校再到担任连长、营长,一路走来,郝明利时刻都在提醒自己,一定要争气,不能给家乡和父母丢人。

2014年初,郝明利成为某部电子对抗营营长,那时营队总体成绩并不理想,队伍里还有几个“刺头”。犟脾气的郝明利决心先从抓作风开始,他和营党委一班人制定了“铁心向党、铁肩担当、铁律治军、铁拳打赢”的“四铁营魂”,这成为一条联通全营战士的精神纽带。

生活中,他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做战士们的“老大哥”;训练时,他和营教导员是固定的第一组,身体力行做战士们的榜样……久而久之,营队里不同的声音越来越少,大家渐渐拧成了一股绳。

“那时候一点都不觉得苦,这就是咱军人的使命和职责。”20年戎装,郝明利的“战果”累累:个人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所带营队连续三年被集团军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营”,所辖的三个连队有两个连队被集团军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连”。

“当一天兵,就一辈子都是兵。以前在部队报效国家,现在回来了,也得继续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今年年初,郝明利和几位自主择业的军官联合创办了威海军创孵化器有限公司。与其他公司不同的是,在创立之初,就有一条规定:每个入驻企业的法人代表都得是退役军人。

如今,这家“特别”的孵化器内入驻企业已有6家,合作单位也达到几十家,郝明利自己注册的威海军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也拿到营业执照,在新的“战场”上,照样不孬。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