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之后,衡水专区等几个专区陆续重建。石家庄专区下辖的部分县,划入了衡水专区管理。截至60年代中期,石家庄专区形成了1个县级市、17个县的区划格局。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的专区更名为地区以后,石家庄专区更名为石家庄地区,管辖范围不变。进入7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进入了持续高速发展阶段。
出于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各省下辖的各个地区,开始陆续进行区划调整。1978年,石家庄市被再次提升为地级市,与石家庄地区并立。为了进一步扩大石家庄市的管辖范围,1983年11月,石家庄地区下辖的获鹿县、井陉县,划入石家庄市管理。1986年,石家庄地区下辖的正定县、栾城县,划入了石家庄市管理。
截至1990年,石家庄市总计下辖了6个区、4个县,分别是:桥东区、桥西区、新华区、长安区、郊区、矿区、井陉县、获鹿县、正定县、栾城县。在同一时期,石家庄地区下辖的束鹿县、藁城县、晋县、新乐县等几个县被撤销,设立了辛集市、藁城市、晋州市、新乐市等县级市。过分复杂的区划,对于经济发展不利。1993年,石家庄地区被撤销。
原本下辖的行唐县、灵寿县、高邑县、深泽县、赞皇县、无极县、平山县、元氏县、赵县、辛集市、藁城师、晋州市、新乐市,全部划入了石家庄市管理。1994年,获鹿县被撤销,设立了鹿泉县级市。石家庄市形成了6个区、12个县、5个县级市的区划格局,并且持续了很长时间。
进入21世纪以后,石家庄市的主城区进一步扩大,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2001年,石家庄市的郊区被撤销,设立了裕华区。2014年,石家庄的区划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石家庄桥东区被撤销,各个街道划入了长安区、桥西区。县级藁城市被撤销,设立了藁城区。鹿泉县级市被撤销,设立了鹿泉区。栾城县被撤销,设立了栾城区。
截至这个时候,石家庄市已经形成了8个区、3个县级市、11个县的区划,总计下辖了22个区县。当然,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石家庄市还设立了高新区、经开区等几个新区。不过,这几个新区属于功能区,情况比较特殊,一般不会计算在内。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