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芯片封装工艺是先切割晶圆,后封装芯片,这会增加约20%的原芯片体积,晶圆级芯片规模封装技术是先封装测试后切割成芯片,这一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封装体积,也可以提升芯片稳定性,这对晶元封装材料,如陶瓷基板、封装基板、引线框架等要求更高。
封装测试属于芯片产业链末端,相比光刻、蚀刻等工艺对技术要求没那么高。高端市场方面,尽管美国、德国、日本企业占据了较大比例,但我国大陆和台湾不少芯片封测公司在规模、速度和工艺标准上也丝毫不逊色。
除这些核心材料外,不同的芯片制造还涉及到更多材料技术,尤其是特殊领域的芯片。如暖芯迦在生物传感和神经刺激领域研发的多种芯片模块,就融合了诸多前沿的芯片设计方案和材料技术。
面向脑机接口的可编程高密度神经刺激芯片,可在恢复视觉听觉、脑卒中运动康复、癫痫等神经疾病的干预治疗和假肢环境交互等领域发挥巨大作用;多功能刺激芯片,可应用在产后修复、康复训练、疼痛缓解、吞咽障碍刺激等大健康行业;生命指征参数检测芯片模块则可以检测人体核心健康指标,分析生物小信号。
芯片是大国重器,芯片材料的发展是我们实现制造强国无法绕开的话题。在芯片制造上,我国虽然有一些工艺依旧与世界先进技术存在一些差距,但有不少细分领域已经逐渐实现领跑。只要我们坚持自主研发,吸纳和学习更多技术,未来中国芯必将在多领域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