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鱼口的惊喜和兴奋,带动手臂将竿往后一扬,ML调的杆身在夕阳的余晖中,瞬间变成了一条美丽的弧线。
通过挣扎的力道来判断,鱼并不算大,这不,没几下的功夫,便乖乖跟着我回收的鱼线来到了水边,定睛去瞧,一尾半斤多重的小红尾正大口大口的喘着气,出现在了河岸边。
红尾,学名蒙古红鲌,俗名红梢子、尖头红梢、红尾巴,是鲤科红鲌属的一种鱼类。为中上层鱼类,生活于水流缓慢的较大河湾、湖泊。
性凶猛,日间常成群奔腾跳跃围捕小鱼和虾于水草边。其体长,侧扁,头部背面平直,头后背部稍隆起。吻稍突出,口端位,下颌稍突出,口裂稍斜,为我国一种常见的可路亚淡水鱼种。
比起翘嘴鲌来说,它攻击更加迅猛,咬口更加凶狠,常常在攻击拟饵时,会让人产生一种几欲夺竿的势头,因此,深受广大路亚爱好者所喜爱。
又因为红尾常常集群活动,所以,麻利儿摘钩放流后,便紧接着朝着同样的地方,抛出了下一杆。
果不其然,几乎同样的落点和同样的飘落过程,令人心动的咬口再次从远处的水下袭来,这一次相比上一条,拉力要大上几分,虽然在将鱼往回牵的过程中,它也几次冲锋甩头,但柔韧的杆身和纺车轮的卸力都将它的挣扎变为了徒劳。
又是几圈收线,随着脚下绽开几朵水花,一条一斤左右的红尾便出现在了眼前……
接下来的十几分钟里,我按照同样的模式,接连在远处那片水域钓得七八尾红梢上岸,随着天色彻底暗去,鱼口也变得稀疏。
而与此同时,左手边桥上的路灯和桥下装饰的霓虹灯却是适时的点亮了。看到此,心也跟着亮了起来。
要知道,灯光不论对于小飞虫还是小鱼都有着极强的吸引力,而有小鱼聚集的地方,自然有掠食性鱼如翘嘴鲌、蒙古红鲌前来捕食,而我能做的就是给他们来上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好戏。
收线抛竿,一出好戏即将上演。眼下桥墩周围因为光线的缘由,小鱼聚集的密度比傍晚时分又大上了不少,朝着饵鱼群所在的方向,嗖的将我的响尾蛇抛了过去。
虽然饵鱼群为我的作钓指明了方向,但在看不见的水下,目标与所在的鱼层仍需要让正在往下飘落的响尾蛇告诉我答案。
一米、两米、三米,我通过读秒的方法让我的VIB模拟出一条受伤往下飘落的小鱼,在这样的过程中,等待目标鱼发现并攻击,并且判断出鱼层所在。
不多时,等待的咬口并没有发生,我见线杯中的线已经不再向外排出,这便是到底了。于是,我关闭出线开关,收紧风线,通过有节奏的挑起并放下竿尖,让饵在水中呈现出“M”形的运动轨迹。
很快,熟悉的咬口在我将饵回收一半距离的时候,终于如触电般,瞬间点燃了我体内原本有些低落的细胞,通过咬口的力度来判断,依旧是条红尾,很快,随着灯光下,一条剪刀似的红尾巴的出现,鱼层再次被我锁定喽!
锁定了鱼层,接下来的事儿就容易的多。只需要复制同样的模式,在灯光所及的范围内跳动起竿头的VIB,通过其特有的水下高频率颤动,吸引目标鱼过来咬钩即可。
事实也证明了我的猜测,接下来,我几乎竿竿都会遇到咬口,除去一些没咬稳的在回鱼的过程中溜之大吉的外,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大大小小红尾我就钓了十多条。
虽然鱼的个体并不算大,但连竿这种事儿,那可是如同米级一般可遇不可求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