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梯田最早在公元10世纪出现,通过运河、暗渠等水利设收集山泉和雨水,供应给梯田系统。全岛一共有1200处集水区,每个区域为50~400户农家的水田供水。在水网系统中,巴厘先民还大力种植树木,防止水土流失。
俯瞰巴厘岛梯田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Simon Snopek)▼
同时,为了让供水系统能长治久安,巴厘人甚至将运河维护融入了宗教系统中,由古寺庙的僧人负责管理整个系统,破坏者不仅会受到世俗的惩罚,还将受到道德和神明的谴责,这才让整套系统运转至今。
印尼大部分人口信仰伊斯兰教
而巴厘岛则主要是印度教,这点颇为独特
(图片来自:CherylRamalho / Shutterstock.com)▼
唯有通过大规模的前期基础建设并设计相匹配的社会制度,巴厘人才能吃上饱饭,而其他岛上的居民也不会比他们活得更轻松。印尼的农作物想要自给自足,难度可见一斑。
虽然这套系统仍可以良好运作
但传统技术下的劳动密集稻作农业
可以温饱,要致富则难矣
(巴厘岛稻农,图片来自:shutterstock@BonnieBC)▼
殖民者带来的“好”东西
16世纪,飘洋过海到东方寻找商机的葡萄牙人来到了印尼,成为了这里出现的最早的欧洲殖民者。然而葡萄牙人的好日子没过多久,荷兰就独立并且崛起了。印尼这处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的土地是如此重要,以至于荷兰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虎口夺食,并很快控制了这个群岛。
荷兰的海外殖民地,最有名的就是东印度群岛和南非
不过荷兰的殖民地主要服务于商业利益
建立帝国和当地行政管理非荷兰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