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中医药的文化普及,大家对中医养生越来越关注,冬病夏治的观念深入民心,到了三伏天,中医院里排队贴天灸的病人总是络绎不绝。
事实上除了天灸,三伏天晒背,也能起到很好的除寒湿作用,被戏称为不要钱的“天灸”。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炎热的夏天,身体的气血都是往外耗散,所以更需要大家去顾护身体里的阳气,阳气就是人体的正气,阳气足了就不容易生病。
《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就好比太阳,失去了太阳,世间万物就无法生存。放在人体上来说,就是容易得病。恰好太阳,却是自然界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孟子曾经说过“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养生也要审时度势,自然事半功倍。强调三伏天晒背是有它自身的底层逻辑的。
夏至日的时候,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接受的阳光照射最多,然而阳气最鼎盛的时候,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庚日,也就是三伏天的开始。这样,人体就可以借助外界的阳气去撬动身体的病根,尤其是伏寒。
道光年间《修昆仑证验》中记载“凡男妇头风、脑漏、牙疼、耳肿、脚气、臁疮、手足腰背筋骨疼痛、风寒、湿热、虚弱、酸软等症,于三伏日巳、午、未时,赤身于烈日中晒之,不论新旧大小病症,概能痊愈除根,即妇女月事,亦可晒,通天地化育神工,难以殚述。第不可遮盖衣,乃至受热也。”
这段话大概就是想说小至伤风感冒,大至疑难杂症,晒背都有很好的效果。
我们看问题要与时俱进,晒背有好处,但要说是不是能治疗疑难杂症,或者玩命般地晒背以求达到治疗效果,那大可不必,毕竟养生的手段有很多,过于偏执就不是真正的养生法则。
虽然里面提到三个时辰,巳时(上午9-11点),午时(中午11-13点),未时(13-15点)晒背好,但巳时晒背似乎更好,也可提前至辰时(7-9点),少阳生发之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容易调动起来。那时的阳光更为温煦,不容易晒伤皮肤,也没有那么容易中暑。养生断不是磨炼修行,非要晒到遍体鳞伤才叫晒到位,多是自欺欺人。况且《内经》明言“少火生气,壮火食气”,“亢则害,承乃制”就是过犹不及的道理。
晒背晒背,作用点就是背部,中医说腹为阴,背为阳。同气相求,背部接受阳气的能力最强。而且阳脉之海的督脉在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循行路线上布满五脏的背俞穴,这些穴位都是脏腑之气输布到背部的穴位。晒背的时候,这些穴位就是阳气通往脏腑通道的入口。
晒背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1、不要空腹。
2、露出后背和后腰,戴上帽子遮住头部。
3、时间10-20分钟,不宜太长,不舒服立即停止。
4、汗出过多,及时充温开水,切勿喝冷饮。
5、晒背后不宜立刻洗澡或进入空调房。
老年人、阳气亏虚、背心冷、容易感冒、脾胃虚寒人群尤其适宜晒背。
湿热、阴虚内热、燥热体质的人群谨慎操作,须知“气有余则为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