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边军
明朝中期屯田制崩溃,军士需要招募,而招募需要军饷,但边疆大吏放肆到连防御费用都敢贪墨,那士兵的军饷更不必说了。《世宗实录》中说,大同将士“官军俸粮 经年未支”。边军底层士兵没有耕地,家中老小全指望着军饷过日子,一旦俸禄断绝,势必引发军士*动。
与下层不同,边疆大吏往往以贿取势。这些大吏贪墨钱财,一部分就输送给京城高官取得保护,这些酒囊饭袋“身不出门间而名隶行伍”,甚至*良冒功以求升迁。比如武宗朝的应州之役,战后升官受赏者多达万人,人称“军功之滥未有甚于此者”。而真正出力的底层军士却无所收入。
这一切不合理持续酝酿发酵,终于在嘉靖朝爆发了震惊中央的大同兵变。
明武宗
二、朱振和嘉靖三年大同兵变朱振,正德年间任职大同副总兵。《明史》说,正德末年,有御史弹劾他贪墨军饷,他被判处徒刑,嘉靖初期他被关押在大同城监狱。
嘉靖初年,大同巡抚张文锦修复了大同城北第三道防线的城堡,但张文锦贪墨钱财,督工参将又赶进度,致使修复的城堡简直就是个豆腐渣工程,毫无防御能力。修复之后,张文锦还调派骄横的三堂士兵进驻。
大同得胜堡
明朝军制实行佥妻制度,军士家属是随军而动的,所以三堂军士开拔,三堂家属妇女儿童也倾巢而出。但仓促赶工还偷工减料的城堡住宅区实在有限,军属大院压根就没建。韩邦奇《苑洛集》说:军士一家人只能挤在一小间四面漏风的破房子里,跟蹲大狱一样,“莫说胡虏来,只秋深一阵大风,一家死矣”。
结果,这些军士就萌发了陈胜那种“王臣将相宁有种乎”的精神,私下商量*了参将,投靠北虏。
叛军攻城
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叛军先*了上司参将,然后南下撞开大同城门,冲入巡抚衙门,*死贪污的巡抚张文锦,总兵等其他高官一拥而散,逃出大同城。叛军烧毁大同府衙,释放囚犯,将狱中的前总兵朱振推出来任首领,叛军才“稍安勿躁”。这就是大同兵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