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网易新闻里的圈子,通过一些帖子轻内容,具备一定话题属性,增加消费,增强互动,也给内容生产者更多精准的流量导入。
(2)想通过UGC内容提升用户活跃、启动频次、使用时长等相关指标,也是最常见的目的
比如k12很多产品都会做社区,比如作业帮学习圈、黑板报,纳米盒的成长圈、活动圈;
比如一些工具产品(用户很强用完即走的属性)为了提升使用时长和活跃都会做一些社区功能和内容,一般会在产品底部第二个或倒数第二个导航栏,比如美图秀秀的Plog、网易云音乐的云村
(3) 想通过社区提升内容的曝光量、认可度进而提升内容消费
比如电商类产品,淘宝的逛逛、拼多多的拼小圈,都是希望通过更多的种草、群体效应等方式,进一步促成商品转化。
(4)打造产品的调性,营造独特的社区氛围来提升公众对产品的认知
网易云音乐,在听歌场景下会引导用户把歌词做成海报,同时大家熟悉的很多歌曲下都充满了有故事感的评论,无论是有意为之还是用户本身的推波助澜,这种独特的社区调性,让网易云音乐在公众认知里比其他的音乐产品更温暖、更有情怀。
(5)想通过构建用户关系网络带来传播以实现用户增长
从逻辑上推理肯定有人想这么干过,但我目前还没找到好的例子,可能是还没干成所以我还没听说过很典型的案例。
一张图用用户链路的逻辑把这五个目的串联和总结下:
2. 如果是从0到1做一个以社区产品,可能有哪些目的?
与非社区产品里做社区功能的目的不同,从0到1做一个社区型产品,意味着更大的团队和成本支出,也就意味着更大的决心,承载的期望和目标也更大,终极目标肯定是希望社区产品能带来商业化价值。
社区产品有2大法宝,是它能带来商业化价值的核心:
1是内容,2是用户。
内容上分为各种不同类型的,包括知识型如知乎(学习有用的知识),资讯型如虎嗅(了解商务资讯),信息型如豆瓣(辅助决策),娱乐型如B站(丰富生活)。拥有内容,则可以进行内容营销(软文、植入、种草等)、升级内容付费(付费问答、课程、专栏等)等商业变现。
此外,如果企业本身已经拥有了社区产品,希望拓展更多产品形态(比如图文社区想拓展视频社区)、内容分类(比如娱乐社区拓展到生活社区等),则内容本身还能帮助企业拓展业务边界和孵化新业务,从而进一步获取更多圈层的用户。
用户的价值,首先在可以生成内容和刺激内容的生产;其次是拥有大量用户可带来的商业价值,包括接入各类的广告(信息流广告、展示位广告、插片广告等);包括升级会员,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商城,直播打赏等服务。面向创作者也可以提供买量、搜索位排名等服务获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