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钓的子线,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配置,不仅主线和子线的线号搭配有讲究,子线的长度,长短不同,在实战中,也有不同的效果。
咋一看,子线的长短,只要相差不大,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其实不然,子线的长短不同,在实战中,有这么几个直接的影响。
影响一、子线越短越灵敏,子线越长,讯号延迟越明显
其实这一点是很好理解的,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同样的讯号传导,肯定是线越短,讯号传导越快,自然就越灵敏。
反之,直线的距离越长,讯号损耗就越明显,自然而然,鱼口信号就越迟缓一些,如果再考虑到子线弯曲这个因素,这种影响就更直接了。
影响二、淤泥底适合用长子线,砂石底适合用短子线
在黑坑作钓时,子线的长度普遍较长,对折后20厘米,甚至更长,经常有钓友说,这是因为长子线能过滤弱口、轻口。
其实这就纯属意淫了,黑坑水域封闭,清塘周期很长,或多或少都有淤泥,子线太短,钩饵很容易陷入泥底,既不容易被鱼找到,提竿时,淤泥对钩饵的阻力也比较明显。
使用长子线,铅坠距离钩饵较远,不会拉扯钩饵陷入泥底,方便鱼群觅食,也正因为钩饵陷入泥底不深,提竿时的阻力,也不会太大。
在野外垂钓,就完全不需要在意这种情况了,一是因为野外的鱼,要么适应泥底拱食,要么就是野外水域多是活水,很难累计较厚的淤泥。
二是野外垂钓时,即便是钓钝,也希望提竿刺鱼成功率更高,子线越短,越适合,在野外钓小体型鱼时,子线6~8厘米也不在少数,就是出于这种考虑了。
影响三、目标鱼的体型不同,子线的长度也不同
所谓的目标鱼,是一个预估目标,毕竟野外水域中,大小鱼都有,虽然大家都想钓到大鱼,但是毕竟大鱼数量稀少,所以给自己预定一个目标,线组、鱼竿、饵料都能提前准备。
目标鱼体型小,中钩后挣扎力度就小,子线短就不容易缠绕,目标鱼体型大,就要考虑分层诱鱼,同时考虑到中大体型鱼中钩后挣扎力度大,为了保护子线,子线越长,主线就越安全。
以上内容,就是子线长短对实战的直接影响,当然了,不同的钓鱼人,身高、臂长、气力不同,使用不同的子线,提竿的效果也有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带来的直接后果自然也有所不同。
比如子线打转、缠绕,都是有可能的,所以,这也是台钓有魅力的地方,没有标准就是标准,100个人有100个标准,就如同树叶一般,看上去没什么区别,其实很难有两片叶子一模一样,如何把控个中细节,还是得自己上手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