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老家在安徽芜湖,跑张家港到上海的专线已经十几年了。平时一个月正常能跑两三趟来回,今年跑了三次,就遇上了封控。就在浦东封控前没几天,儿媳妇刚生了娃,这是他们第一次做上祖父母。代启香现在每天在视频里看孙女,急得很,天天盼着能早点回去抱抱她。“之前看手机,每天一、两万(新冠阳性),那是很吓人的。现在人数越来越少了,也能看到希望了,终于快要解封了。”
三方联动,保障船民日常生活
船民们至今已在服务区内滞留了将近50天。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得以保持正常的生活,全部倚赖宣桥镇长春村村委、浦东新区航务事业发展中心大治河站以及水上执法一中队的三方联动。对此,大家心里都很感激。
黄奕俊回忆,他们最初面临的问题是船员的核酸检测。因为长春村绝大部分居民已经动迁到附近新建的小区,原先的村居也已拆得差不多了,只剩下109名村民。由于村民人数少,而医疗资源又有限,所以在长春村不设核酸点位,大家平时都去东面另一个村的点位做核酸。“但是船民又不能上岸走动,怎么办呢?党委政府就向上级申请为他们专门设立一个核酸点位,得到了批准。”
船民们接受核酸检测
由于长春村没有阳性病例,因此第一批进入防范区,防范区内核酸检测频次不高,船员们前后共接受了9次检测。不做核酸的时候,会为他们发放抗原试剂,并由工作人员教会每个船民正确的使用方法。
疫情期间,包括黄奕俊在内,共有8名工作人员在村委会留守。原本只需负责109名村民生活保障的他们,如今肩上一下子又担起了246名船员的分量。这段时间所有工作人员都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打地铺,把纸板箱拆了在地上铺展开,在上面垫被褥睡。抽空,大家轮流回家洗个澡。黄奕俊说,
“我们和船民都是第一次打交道,但他们既然停在我们村里,就不能不管这些人。我们给他们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把周边负责保供的人员也拉进来。除了政府发放的物资外,船民有什么其他需求,在群里喊了以后,能买的就帮他们买过来。”
对于船民们来说,液化气也是船上生活的必需品。但需求零零散散,液化气公司本来不送,经过协调,由他们统筹好数量,公司到时候再送过来。
正说着话的时候,安静的河道里突然出现了一艘大型轮船,由远及近驶进视线。航务中心大治河工作站的副站长陈煜告诉我们,这艘船属于东安公司。
大治河上的工作船只
封控期间,公司里大约100艘工作船只每天航行于河道,收集船上产生的生活垃圾,包括船民的排泄物。此外,这些船只还负责为滞留的船只添加生活用水。“基本上每三天加一次水,他们是循环作业,三天兜一个来回,因为完全加满一艘船就需要2个小时左右。”
后记
这是109艘船只滞留在大治河宣桥水上服务区整整第50天,但是没有任何躁动和不安的迹象,当我们沿着岸上的防御通道一路行走,眼前呈现出的只是一片宁静景象。
常年的水上生活,让这些船民早已学会了默默忍耐。他们习惯了因为一次台风而在港湾里停上10天,他们说,人不能和天斗,要顺应自然。
因此,这些同处封控之下的船民们表现出了一种相较而言更大的耐性。“这(指疫情)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急也急不来。万一被传染上了,损失也许更大。”
现在每个人期待的都是同一件事——等疫情过去了,赶紧让船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