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 不必恐慌
监管部门介入
针对上述企业的宣传,
昆明市市场监管部门
也在第一时间对当地涉事企业介入调查,
并对涉事产品进行全面下架。
律师也表示,
碱性水商品属于食品范畴,
如果企业宣传使用了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
并宣传治疗作用误导消费者,
则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广告法》等相关规定,
将会被追究相关责任。
营销大战四起,消费者如何判别?
打着“有功效”的碱性水品牌
不止天外天一家。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
“PH值8-9”、“小分子备孕水”、
“低钠低糖”等宣传概念是五花八门。
记者在电商平台
随机选择一款碱性水咨询其功效,
客服都能给出
“缓解尿酸高、痛风、
胃酸等酸性体质带来的亚健康状态,
坚持使用效果更加明显”
以及“经常饮用可以平衡酸碱度”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