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45年前的演员,河北梆子五六十年代名家演员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4 04:47:48

有一位北京的河北梆子演员,她曾经大力呼吁有关方面领导,要为北京的河北梆子改名,把"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更名为"北京梆子剧团”,也就是说,在北京,河北梆子不能再叫河北梆子,要改成“京梆子”。

这位刘玉玲女士可是大大的有名,被称为是建国后成长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和戏曲声乐家,是国家一级演员,还荣获国务院突出成就首批特殊津贴以及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她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我呼吁有关方面为北京的河北梆子正名,把"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更名为"北京梆子剧团(院),把我所谓"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的荣誉称号改为"著名京梆子表演艺术家",这是我从艺50年来的最大心愿。”

河北梆子45年前的演员,河北梆子五六十年代名家演员(1)

北京河北梆子演员刘玉玲

好好的河北梆子,为什么要在北京改成“京梆子”?
  刘玉玲说,如今,很多不了解这一剧种发展历史的人误认为河北梆子是河北省的地方戏或家乡戏,而把北京、天津的梆子艺术成就都归结于河北的梆子。

刘玉玲举例说:我们剧团一位女演员在北京某妇产医院分娩,医生看登记表上填写着"河北梆子剧团",就奇怪地问:"我们医院床位那么紧张,你是河北的,怎么跑到北京来生孩子?"

多年来,我们京梆子演员一直饱受"河北"二字之累。”刘玉玲尴尬地说。

冠以"河北"二字的梆子剧团很难融入北京文化,人们常把我们的河北梆子称为"外来户",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梆子在北京还怎能有自主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刘玉玲坚信,要振兴北京的梆子,首先必须为它正名。

只有去掉梆子前的"河北"二字,为京梆子正名,才可能更好地振兴北京的梆子,使之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刘玉玲认为自己的建议绝非简单的关乎梆子名称的地域之争,而是着眼于这门艺术的未来。

河北梆子45年前的演员,河北梆子五六十年代名家演员(2)

从历史角度说,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清光绪初年进入兴盛时期,流行于河北、天津、北京以及山东、河南、山西部分地区,成为中国北方影响较大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河北梆子在其兴盛期,还曾传入中国东北三省、江淮地区以及俄罗斯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原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副院长王新生认为,河北梆子就一个,北京的京梆子和天津的卫梆子只是河北梆子的一个流派,它们的声腔、板式都是一样的,只是风格不同,因此不能单独作为一个剧种给摘出来。

“北京河北梆子”改名是否可行?

一位保定的河北梆子戏迷认为:仅仅是改名吗?怎么感觉到像是搞歧视分裂,何必把河北两个字改了,直接全改不就行了,你自己成立个剧种吧!岂不是更好?愿意叫京什么就京什么!不过不可以带河北梆子四个字!
  一位秦皇岛的网友很气愤,她说:按照这个逻辑,川剧到了重庆应该叫渝剧,秦腔到了甘肃应该叫陇腔,京剧到了上海应该叫沪剧,到了湖北应该叫鄂剧……刘玉玲,你也太搞笑了吧。

沧州历来是河北梆子的重镇,河北梆子的票友、戏迷众多,有一位沧州的河北梆子爱好者特别幽默,他风趣地比喻:河北梆子好比是三道菜,天津卫梆子,那是道好菜红烧肉,河北直隶梆子,是道好吃好看的腰果虾仁,而刘大师的京梆子,是道上不了桌的干炒豆腐渣,什么玩意儿啊。

一位年过八旬的老观众说:不好好想点正事,光想邪的歪的,呵呵!功利心可见一斑!

有比较冷静的观众客观地评论道:京梆子、冀梆子、卫梆子虽各有特色,但本质上是一回事,任何事物的兴衰,都是由它本身所决定的,所谓的内因是根本,是根源,而不能误认为外因决定事物的性质。与其想办法更名,不如静下来想一想河北梆子的出路,怎么能更好地发扬光大河北梆子,这才是真正的为河北梆子谋发展。

河北梆子45年前的演员,河北梆子五六十年代名家演员(3)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