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讲了明早期的底足特征,这期咱们继续讲明中期的。明朝中期也就是成化、弘治、正德这三朝。
成化底足
这是成化时期的,画得是松鹤延年,可以看到它的底足还是有明显的向内斜收,这一点也是保留了明代早期的风格,但与早期不同的是,它的足根部位几乎是一个平面了,不像明早期那样在外足墙的足根处向内斜削一刀。
两个时期的足根对比
与明早期相比,成化的底足看上去圆滑了很多,没有那么明显的棱角感。
弘治底足
接下来看弘治的,画得是庭院婴戏,一个小孩儿在放风筝,另一个拿了根树枝,这时的底足基本上接近一个直上直下的状态了,不像早期斜收的角度那么大,并且底足的直径变大了,另外足墙厚度几乎一致,摸起来感觉从上到下一个厚度,足根也是很平滑,弘治的底足让人看上去觉得很精致,十分秀气。
正德底足
最后看正德的,纹饰画得是鱼澡纹,中间一条大鲢鱼,象征连年有余。足墙的斜收角度依然很小,足根也是相对平滑。另外我上期说过,明早期到正德以前,它底足的这个折角处基本是没有弧度的,角度都是直的,不过在正德时期,已经开始逐渐流行带弧度的了,足墙与底的交界处形成了一个坡度。总之正德时期与成弘的底足变化不大,只是缺少了一点秀气。
明中期标本
最后总结一下就是,明中期的底足斜收角度变小了,足墙厚度变均匀了,足根变得平滑了,但折角处依然是直的。好了,明中期就讲到这里,大家记得点赞收藏,咱们下一篇继续明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