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人怎样训练大脑,锻炼大脑最好的方法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4 06:33:18

我们来看一下刚才的这些思考,具体经历了哪些步骤:

1. 连接相关背景知识

我们首先会根据问题,在自己的知识库中搜索相关的背景知识,可以是概念,方法论,或者别人的经验,或者自己的所见所闻的信息,也可以是其他行业的知识...

总之,在这个过程中,大脑中会冒出很多与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

如果能连接到的背景信息很少,我们就无法有效的思考,甚至都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

而你掌握的背景知识越多,可用于思考的要素就越多,最终给出的方案也会越全面。当别人还在理解问题的时候,你可能已经连接到一个方法论,并开始侃侃而谈了...

2. 梳理这些背景知识

想到的这些背景知识可能会很零碎,你需要结合问题,把他们重新排列组合一下,梳理成一条完整的信息,形成最终的结论。

这个梳理的过程包括筛选、整理、*、缩放等等...

不管怎么样,这个结论都是基于你掌握的背景知识,重新组合起来的新应用,而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空中楼阁。

人类的思考过程,看似无法捉摸,深入剖析,其实就这2步:

我们该如何提思考能力?

知道了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思考问题的,要提高思考能力就有了具体的方向:

1.增加背景知识量

思考的基础是背景知识拥有量。

增加背景知识量,就是增加乐高积木里的积木数量和种类。

看似我们是在思考问题,其实大部分时间,我们是在回忆。

当你的大脑里没什么可连接的时候,大脑就会呈现出一片空白;你甚至连问题都看不懂,更谈不上思考了。

就像我让你用乐高积木拼出一个房子,可是你手上连一块积木都没有,你当然什么也搭不出来。

而如果你掌握的背景知识量太少,你的思考就会比较片面,以偏概全;或者所有问题,都连接到一个方法论,比如用供需理论解释一切,这就像拿着一把锤子,眼里都是钉子...

所以,提高思考能力的第一步,并不是让大脑变得更聪明,而是增加自己的知识量。这并不是为了让你显得更有学问,而是帮助你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有足够的背景知识量可供你连接,让你拥有思考的「基石」。

2.提高连接强度

连接强度,就是指熟悉程度,就像我让你用乐高积木搭出一个房子,你能瞬间想到需要用到哪些积木,而不需要在一大堆积木里,一个个比对,一次次尝试…

笨人怎样训练大脑,锻炼大脑最好的方法(13)

为什么有些专家,当你的问题刚抛出,他的答案也几乎可以马上脱口而出?

是他拥有一颗超级大脑吗?还是思考速度能快出天际?

并不是!

而是你的问题所需要用到的这些背景知识,对于他来说,已经成为了条件反射级的连接强度。

他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根据你的问题,把瞬间出现在脑海中的解决方案说出来而已,根本用不到思考...

你无法那么迅速的找到相关的背景知识,当然也可以在自己的笔记本里查阅,通过搜索引擎寻找,但是那样效率太低,你资料还没收集齐全,对方已经开始执行方案了….

那我们该如何提高与背景知识的连接强度呢?

第一步:建立初次连接

学习的过程是连接,而不是记忆。

所以你每次学习了一个新概念、新方法,并不是把他背出来,或者存入收藏夹,而是让它和你的旧知识发生连接,用旧的知识来理解这个新概念,让这个新概念从你的原有知识里长出来。

比如,今天你学习了「背景知识」和「思考区域」这两个新概念,它们是什么意思呢?

不要死记硬背定义,那样很快就会忘记,因为没有发生连接,我们可以用我们熟悉的其他知识来理解它,比如电脑里的硬盘和内存:

「背景知识」就相当于电脑中「硬盘」里储存的信息,平时一般不用,等有个程序需要用到这个信息的时候,这个信息就会从「硬盘」进入到「内存」里进行工作,这个内存就是「思考区域」

你看,像这样,将两个原来并不相关的知识连接一下,是不是印象更深刻,也更容易理解了?

第二步:重复,再重复,形成条件反射级的连接

还记得开头我们讲的「巴甫洛夫的狗」的实验吗?

狗狗听见铃铛就流口水,并不是马上就能学会的,而是要铃铛和狗粮同时出现的成百上千次后,他们两者之前的连接才会被逐渐增强,最终变成了条件反射。

知识也是一样,经常用到某个知识,就会切实改变大脑中神经细胞彼此的连接强度,当强度到达一定程度后,就会呈现出条件反射级的连接。

文/刘爽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