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象、玉米象和谷象都是鞘翅目象甲科昆虫,也是我国粮仓的“敌人”。前二者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谷象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甘肃。
米象和玉米象都会飞,谷象不能飞,但都可通过运输工具远距离传播。光看肉眼比较难将它们分清楚,一般采用分子鉴定的方法区分。
这些储粮害虫个头都很小,但正因为个头小所以难以除尽。并且,米象、玉米象繁殖速度较快,对粮食产生很大威胁。
成年的米象雌虫破蛹后3天内就能完成交配,然后开始产卵,在3-6个月的生命期内可产下300-600枚卵。
米象产下的卵发育成虫,继续交配、产卵,就会繁衍出庞大的米象家族。米象还很狡猾,受到干扰时会假死,等威胁消失后又恢复活力。数量庞大、体型小巧的米象藏在谷仓中,它们不需要花多大力气就能把粮食啃光。
米象、玉米象等害虫,危害的不仅是大米,还有玉米、大麦、小麦、高粱、土豆、面包等食物,产生的影响很广泛。
为了保护粮食安全,必须做好防治储粮害虫的工作。粮食加工时需要保证工作环境的清洁和干燥;在驱虫方面,粮库一般是使用磷化铝等熏蒸剂熏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