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性,辛亥革命的成功意义和局限性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4 14:06:45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性,辛亥革命的成功意义和局限性(1)

辛亥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一场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关这场革命发生的背景和原因,角度不同,观点很多,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应该说这种“百家争鸣”对于探讨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下面笔者稍微拉长观察的视域,从革命爆发前10年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入手,将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也“盲人摸象”般解读一翻,以求教于方家,为深化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添点砖加点瓦。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性,辛亥革命的成功意义和局限性(2)

《辛丑条约》是如何签订的呢?这需要“长时段”眼光,联系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来讲。清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该王朝因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而对中国是有重大历史贡献的,但该王朝超强的君主专制体制、超稳定固化的小农经济、血雨腥风的文字狱以及闭目塞听的闭关锁国等措施,也使得中华文明在近代远远落后于工业文明的资本主义世界潮流(乾隆帝傲慢地以“天朝上国”的居高临下姿态拒绝英国马噶尔尼使团通商的请求就是鲜明例证)。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经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等,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面对列强的侵略,对内遭受剥削压迫对外遭受欺凌蹂躏的苦难深重的可怜的中国人民也掀起了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探索活动,然而,这些反抗斗争和探索活动最终都因各种原因失败了。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性,辛亥革命的成功意义和局限性(3)

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帝国主义列强以德国强租胶州湾为标志掀起了持续的瓜分中国的狂潮,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及其对中国人民的欺凌,华北人民掀起了反洋教“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有人借义和团的落后性和盲目排外否定义和团是不对的,要知道“历史的看问题”,义和团的这些不足正是长期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统治阶级的专制压迫造成的;要知道面对列强打进北京的危险局面,作为帝国最高统帅的慈禧太后统治集团却无耻地仓皇临阵脱逃了;要知道面对列强瓜分中国危机,以血肉之躯挺身而出的义和团比起那些平素里满口仁义道德爱民如子的靠人民养活贪污腐败的封建官僚们明哲保身要有勇气的多;要知道正是义和团运动的抵抗,列强后来才说中国生机无限,瓜分一事并非易事,从而阻止了中国被彻底瓜分掉而沦为像印度一样的殖民地命运)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性,辛亥革命的成功意义和局限性(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