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十大猛将,满清十大顶级高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4 14:56:13

三、岳锺琪(1686年11月8日—1754年),字东美,号容斋,四川成都人,原籍凉州庄浪(今兰州永登)。岳飞二十一世孙,四川提督岳升龙之子,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名将。

康熙五十年(1711年),授游击。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以准噶尔部入扰西藏,奉命率兵入川。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夺桥渡江,直抵拉萨。

雍正元年(1723年),以参赞大臣随年羹尧征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出归德堡,断敌退路。次年正月,授奋威将军。二月,袭破罗卜藏丹津大营,青海平。

雍正三年(1725年),授川陕总督,加兵部尚书衔。次年,奉命将云贵两地"改土归流"。

雍正七年(1729年),受命为宁远大将军率师出西路,会北路靖远大将军傅尔丹备攻准噶尔部游牧地伊犁。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以"误国负恩"等罪被夺官拘禁。

乾隆十三年(1748年),初以总兵启用,复授四川提督。参与大小金川之战,献南北夹击、直捣中坚之策,被经略傅恒采纳,并以13骑入勒乌围(今四川金川东)大营,劝导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父子归降。乾隆十五年(1750年),西藏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叛乱,时年64岁的岳钟琪奉命出兵康定,会同总督策楞,结果成功讨平叛乱。

乾隆十九年(1754年),岳钟琪抱重病出征镇压陈琨时,病卒于四川资州,时年六十八岁,乾隆帝赐谥襄勤,乾隆帝赞为“三朝武臣巨擘”。著作《姜园集》、《蛩吟集》等。

岳钟琪是弘扬岳飞“精忠报国”爱国主义思想最为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终身闪亮着的“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的清正廉洁的高风亮节,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军事思想深邃中国优秀传统军事思想灵魂;留存在“皇宫”内外和金岗山上的为岳钟琪一生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构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主要成就:平定西藏,招抚青海,平定大小金川。

满清十大猛将,满清十大顶级高手(9)

二、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普通耕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满清十大猛将,满清十大顶级高手(10)

一、爱新觉罗·多尔衮(清朝入关时的摄政王)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生平介绍: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天聪二年(1628)以初次从征察哈尔多罗特部有功,赐号墨尔根代青(满语,聪明之意)。此后数次入明境内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掠略,又征察哈尔、朝鲜,攻大凌河、锦州、松山等地,为清太宗皇太极所器重,逐渐跃居于后金军主要统帅之列。天聪五年执掌吏部,崇德元年(1636)封为和硕睿亲王。

崇德八年,皇太极因病突然死去,因储嗣未定,清朝皇族面临王位之争。多尔衮以镶白、正白两旗势力拥立皇太极年仅六岁的第九子福临为帝(即清世祖福临),由多尔衮与济尔哈朗共同辅政。不久,多尔衮集大权于一身,其地位越过济尔哈朗,各衙门关白政事、记录档册皆以多尔衮为先。

顺治元年(1644)三月,李自成攻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见李自成起义)。清朝统治者抓住机会,立即向关内进军。四月,以多尔衮为大将军的满蒙汉八旗兵与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互相勾结,共同镇压农民军。山海关之战,李自成军失利,退回北京后,率部西走。五月,多尔衮入京。十月,迎福临至,即位北京,正式宣布清朝对全国实行统治。多尔衮位崇功高,权势日增。是年加封为叔父摄政王,五年又尊为皇父摄政王,以皇帝之尊亲代行皇帝职权,成为清入关初年的实际统治者。

多尔衮摄政时期,以入关前已经建立的政治制度为基础,进一步仿照明制,加强封建专制政权。多尔衮在维护“权归满人”的同时,对汉族地主阶级、故明官员采取了“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录其贤能,恤其无告”的政策。令原明朝各衙门官员,俱照旧录用。顺治五年又设六部汉尚书、都察院汉左都御史各一员。为发挥汉族官员在政权中之作用,六年,下令禁止满洲诸王干预各衙门政事及指摘内外汉官。为广泛招徕汉族地主阶级,又礼葬明崇祯帝后,开科取士,网罗人才。

清代中央集权的加强,经历了皇帝与旗主、诸王之间的不断斗争而逐步实现。多尔衮采取措施限制由满族贵族、大臣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集权力于摄政王之手。又罢诸王兼理六部事务,以各部事务由尚书掌管。诸王有干预各衙门政事者即行治罪,从而又推进了皇太极以来的中央集权。

清军入关之后,李自成军退回陕西,张献忠驻军四川(见张献忠起义)。明臣史可法、马士英等拥立福王朱由崧于南京。多尔衮先以重兵追击李自成于陕西、湖北,复命豪格入四川攻张献忠。顺治二年,多尔衮派兵下江南,渡长江,破南京,福王政权亡。三年,清军入浙江,六月破绍兴,南明鲁王遁走入海;八月清军入福建,破延平、汀州,唐王被执。清军相继入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多尔衮摄政七年,除西南之云贵等地尚有南明桂王政权及农民军之余部,海上有郑成功之抗清活动外,清军已占有全国之大半地区,为清朝建立全国政权打下初步基础。

为维护满族贵族利益,多尔衮摄政期间的一部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尤以剃发令、圈地令、逃人法、易服、投充等项,在一定地区内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顺治七年冬,多尔衮出猎边外,十二月初九死于喀喇城(今河北滦平东),年仅三十九岁,被追尊为“诚敬义皇帝”。顺治亲政后,被首告“阴谋篡逆”,诏削爵,平毁墓葬,家产籍没。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帝为多尔衮昭雪,恢复了多尔衮的封号,成为清代八家铁帽子王之一。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