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的味道
文 / 杨金辉
萱 麻 口 袋
微黄浅绿的面点,齐整地码在雪白的盘子里。薄薄的面饼裹了翡翠样的萱麻汁,隐隐透着深深浅浅绿的光,温婉的像几枚玉石。清新的只有春天的香味,随着尚散着余热的气,氤氲地弥散开来。
真是尚有萱麻春气在,此中风味不忍食。
这道清新如春天乡野的面点,便是天祝土族极特殊又神秘的特色小吃——萱麻口袋。
土族人称它为“哈力海”,是用嫩萱麻为主料做的。天祝萱麻处处有,奇特的是唯有天堂镇的土族人家才有这独家秘笈。唯其家传秘制的意味,唯其小众的美食,让这道特色美食充满了好奇。
萱麻口袋
萱麻,也叫蝎子草、蛰人草。却以嫩生生的脆绿,摇曳成天祝初夏光阴里的荏苒。更为奇妙的是,这浑身带着毛刺的充满攻击力的厉害草,硬是经了农家巧妇的手,变成温软可口的美味,让人心心牵念。一个地方风味的美食,多与这个地方的民风相关。也许,这驯服的萱麻口袋里,盛放的是土族人民不驯服的心。
人间四月芳菲尽,天祝萱麻始青葱。暮春初夏时分,是采摘萱麻的最佳时期。小心采了嫩嫩的萱麻嫩嫩的茎叶(刚发的芽子更好),仔细洗净,鲜鲜地吃。或是仔细地揉捏,挤出汁水,再悉心晒干,然后研成细细的沫,仔细藏好,备四时之用。
做萱麻口袋是颇精细的活:有擀薄饼、撒拌汤、卷制三项基本程序。先将半发的白面,擀成薄薄的圆饼。在平底锅刷少许菜籽清油,烧热,温火将薄饼烙熟。再烧开水,将切碎的萱麻叶或萱麻沫撒入,加入少许豌豆粉,搅拌成拌汤糊。佐以适量盐、花椒、味精及油炝蒜泥。最后,摊开烙好的薄饼,将带了蒜泥的萱麻糊糊搲到薄饼上,然后两边向中间同时卷起,相叠成四指宽的长筒状,从中间切断,摆放在盘中,便成“萱麻口袋”。
饼不大不小,约如五寸碟大小合适,色要黄白,面要软糯;萱麻糊的味要妙在点滴间,盐一定要适量,加多了,泛苦,少了,偏淡。所有调料,要的就是“不多不少刚刚好”。
吃萱麻口袋,俗称“背口袋”,要讲究方法:先用右手抓住“口袋”的尾部,迅速提起后搭在左手虎口部位。一定要放平,防止汤馅流出。这简单的吃食里,竟然也蕴含有深邃的哲学意味。俗语“背口袋的比收庄稼还要紧张”,说的就是吃“萱麻口袋”得讲究技巧。也讲出了一个道理:会吃的,才会干;能吃的人,才是能*人。
萱麻为纯天然野菜,清热败火,排毒养颜。白盘子,绿萱卷。清清爽爽的,再配碗红酒色的砖茶,或者精细的白萝卜丝汤,有茶汤相扶,绿与白,演绎的便是春天的清新。
携了亲朋好友,坐在高原的蓝天白云下,轻轻咬一口,来自田野的芬芳,如清风徐来,便觉春天在侧,正是蒜白葱绿的好时光。
酥油糌粑点心
“酥油糌粑”是天祝藏区著名的美味肴食,与藏族人民的生活如影随形。
“糌粑”是藏语的译音,意思为“炒面”,是将青稞炒熟后用石磨研磨成粗粝的面粉。凡有藏族生活的地方都有“糌粑”。
高原苦寒,天祝早先的藏族,就在偏远的雪域上游牧为生。为了生计,总要出门。只要出行,便是山高路远的。不论步行,还是骑乘,脚下丈量的光阴都很缓慢遥远。三日五天、十天半月,甚至一年半载的游牧是常有的事。
“酥油糌粑”就是为适应这缓慢而艰难的生计出现的。游牧的人,把自己与牛羊一起撒进宽广的草原里,便是与世隔绝的日子,漫长而寂寥,这吃性,也需要耐心耐性和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