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乒乓球正手攻球与弧圈球击球动作的训练、教学中,强调转腰还是强调顶胯的讨论十分热烈。双方都有乒坛大腕站队、助阵,观点针锋相对、实力旗鼓相当。笔者试着关心了一下顶胯动作的来龙去脉。
1 腰胯之争在争什么?
传统上大家都是转腰派(蹬转收),近年(2012年以后)逐渐出现了顶胯派。
人体躯干部简化为如图1。简单说,腰胯都在人体核心区,肩在上,腰在中,胯在下;腰是一竖(中枢),胯是一横(分左右)。上下两横的水平夹角肩髋角对于考察躯干扭转有重要指示意义。
在乒乓球正手攻球与弧圈球技术动作的训练、教学中,要不要突出强化转腰技术环节?要不要加大腰部扭转幅度、力度?要不要频繁地(甚至每一板球)强调转腰来完成击球动作、提高质量?还是在多数时候用顶胯替代转腰。
图1 人体躯干简化图示
2 评价标准,扭转角
众所周知,对乒乓球运动而言,球拍的拍形和运动状态是最终决定击球效果与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因为球拍处于击球者肢体力学链的游离末端,人体所有环节的运动的贡献都要集成到正手攻球瞬间球拍向左、向前、向上方的运动上来。击球过程身体各部位发力顺序大致是蹬转收,而下肢躯干蹬转的贡献都可以归结为对右侧肩关节(右手持拍)运动的影响来进行考察。因为持拍(右)手臂直接由右侧肩关节带动,球员主动发力挥臂的反作用力也由右肩关节承受,所以考察右肩关节的运动方向基本上可反映出球拍的运动方向。参看图1,右肩要向左、向前、向上方运动(右肩处红色箭头所示),常常是被躯干绕脊柱逆时针扭转带动的。显然,转肩、转胸、转腰、转胯都能达到这个目的。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采用扭转角度的大小作为一个量化评价标准,来作为评判两者优劣的尺度?具体说,就是双肩连线和球台端线的水平夹角。
3 相邻关节原理(The Joint-by-Joint Approach)
伦敦奥运会(2012年)前,国家体育总局邀请国际权威的运动训练专业机构、专家(包括逐个关节理论的提出者之一的格瑞·库克,担任其中的培训讲师)在我国十几个国家队(包括乒乓球国家队)中开展研讨、进行培训,为国家队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基本动作模式的检测系统、功能动作练习方法和手段。
相关专家学者提出的相邻关节理论(The Joint-by-Joint Approach)指出人体的关节可分为稳定和灵活两类不同功能的关节,其中脚掌、膝、腰、肩胛、肘和掌关节属于稳定性关节,而脚趾、踝、髋、胸、颈、肩、腕和指关节属于灵活性关节。参见图2,可见人体链条中的关节依据灵活性和稳定性交替排列(图2)。两类关节各司其职。如果某个灵活性关节活动度不足,很容易引起相邻稳定性关节代偿,从而造成各种急、慢性损伤。
图2 相邻关节理论示意图
个人浅见,8、9年前这几位专家的理论引进、讲学培训,进而应用于乒乓球实践的指导,可能就是乒乓球顶胯击球说的最初来源。
4 解剖学
前面已经说过,两肩连线水平旋转角度可以大致反映躯干下肢对拍速的贡献大小。那么,转胸、转腰、转胯各能旋转多大角度呢?
不同文献数据有些出入,但胸椎旋转角度大于腰椎是确定无疑的。躯干旋转总角度(肩髋角,肩线与髋线的水平夹角)大约在40-50度之间。其中胸椎旋转角度(30-35度)远大于腰椎(5-18度)。参见图3,这是国外一个脊柱关节旋转测试实验(网上搜索“高尔夫-胸椎旋转角度测试”,可以看到该视频)。颈椎旋转度数80度,胸椎35度,腰椎5度。腰椎几乎就不怎么能旋转?
如果胸椎活动度不足,容易引起稳定性关节腰椎代偿,腰上肌肉就会保护腰椎而受伤,引起闪腰,腰肌急、慢性损伤。日积月累,还可能引起更严重的伤害。
图3 脊柱逐节旋转角度测试数据
转髋角度取决于下肢三大关节髋、膝、踝的灵活度和双腿发力方向与速度的交错配合,再加上双足对地面的旋转角度,髋线与球台端线的夹角(转髋角)可以轻松突破90度。从数据上看,转髋、转胸的贡献大大超过转腰的贡献。正手击球技术蹬转收里面的“转”字,由转腰改为转体或许较为合适?
参看图4,许昕拉大力弧圈球的挥拍角度足有270度甚至更多,其中就包括转体角度120度左右。转髋60%、转腰15%、转胸25%各自的贡献份额可自行观察分析。每板拉弧圈躯干都有两次扭转(分别为顺、逆时针方向),引拍结束和随挥结束是两次扭转的终点。
图4 许昕大力侧拐弧圈球
5 腰椎的重要性与安全性
脊柱是人体的大梁,是人体运动、血液、神经系统传输的总干线。腰椎部位在脊柱形似宝塔的形状中处于基底部位,处于胸椎与髋胯骨之间,是躯*支柱和中轴。其运动功能是承上启下、维持平衡、转递力量、缓冲震动。腰部包括腰椎骨骼、椎间盘、血管、神经、脊髓、相应的肌肉、韧带、内脏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腰椎结构复杂、精细而脆弱。在运动中承受重力最大,受剪性应力最大,故易受劳损或伤害。
6 杠杆类型(参看图5)
图 5 人体三类骨杠杆
肩、腰、胯三者相关的力学杠杆原理是不同的:从图1看,胯带腰、肩带腰都是省力杠杆,较轻松但效率低;腰带胯或腰带肩是速度杠杆,效率高但较费力。可能这也是运动员大量腰伤而较少髋、臀部伤的重要原因。胯带肩是等臂杠杆。
7 快攻摆速
李隼教练在指导业余球友正手拉攻动作时指出,不提倡大幅度“转腰”做法,而改为收胯、顶胯。可以减少躯干扭转的幅度,可以使引拍、击球动作幅度减小,加快摆速。从个人练习体会看来,顶髋比之转腰击球,发力向上较多,带有向前向左,球拍运动轨迹接近直线,整体动作较小,较快较轻松,较适宜中近台正反手快攻。
8 实际伤病状况
乒乓球运动员常见运动伤害主要是腰、膝、肩伤,以腰伤占比最大。腰部损伤包括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和筋膜性腰痛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弓崩裂和滑脱等,这些都与腰肌“过度使用”和快速突然的腰部回旋活动有关。
9 专家的告诫
运动康复与人体解剖领域的知名专家不约而同地指出,任何扩大腰部运动范围、高频度的腰部动作都是不被提倡的,因为它们可能有潜在的风险。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基于运动康复等领域新理念对腰椎的认识,为避免腰部损伤也需要注意某些动作,如从地上提取重物时,应屈膝下蹲,避免弯腰加重负担;拿取重物时,身体尽可能靠近物体,并使其贴近腹部,两腿微微下蹲,等等。
欢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