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有大小景点24个,其中最有名的为“三大禅寺”,即: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普陀山“三宝”即:九龙藻井、杨枝观音碑、多宝塔;普陀山“三石”即:磐陀石、心字石、二龟听法石,普陀山“三洞“即:朝阳洞、潮音洞、梵音洞。另有莲洋午渡、短姑圣迹、梅湾春晓、磐陀夕照、莲池夜月、法华灵洞、古洞潮音等被称为普陀山“十二景”。
普陀山之所以远近闻名,皆来源于她众多的神话传说,就是这些传说给其增添了无限的神秘色彩。普陀山又称补陀洛迦。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相传为观音菩萨应化的道场,佛教认为观音菩萨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征。
1982至2007年,普陀山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ISO14000国家示范区、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5A级旅游风景区。
普陀山的天如小孩脸,说变就变。夜里还是风雨雷电,第二天却是晴好如初,风和日丽。
普陀山景点颇多,如果想用一天多的时间把她全部参观一遍,并非容易,那么就只有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参观。
百人百心,七姓八家聚在一起,各有各的想法,况且有的人之前来过,有的是第一次,作为后者,初来乍到,我们无疑是四面黑,好歹我们购买有一张普陀山旅游图,却成了我们的有效指南。
22日一大早,我们吃过自带的食物,和同乡邻里一行四人,按照事先计划的线路,本着随近就远的原则,开启了一天的旅游行程。由于景点相互之间距离较近,我们选择了步行。
我们的第一站就是普济禅寺,又称前寺,始建于宋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是普陀山第一大寺,也是全国重点寺院,历代全山方丈均住锡于此。
早上八点多钟,当我们赶到寺的大门口时,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们已经早已排起了长龙。据说普陀山之所以成为举世闻名的佛国圣地,也与普济禅寺的创建有关。该寺始建于北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是在“不肯去观音院”原址的基础上改建。由于倭寇、荷兰侵略者的多次*扰,明、清两朝,这座寺庙还曾经历过三次兴废和重修。
普济禅寺规模庞大,气势恢宏,有“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之称,全寺殿堂六进,自南向北贯串在一条中轴线上。其中大圆通殿是普济寺主殿,殿中供奉高8.8米的毗卢观音为菩萨正身法像,两边端坐观音“三十二应身”,以示观音大士感应世间万物众生。
出普济禅寺没有多远便来到了法雨寺,法雨寺史称后寺,初名海潮庵,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赐“天华法雨”额,遂称法雨禅寺。建筑布局依山取势,分群递升。其中九龙殿最为辉煌,该佛殿是从南京明故宫整体搬迁而来的,殿内有普陀山三宝之一的“九龙藻井”。
观赏完普济禅寺、法雨寺已近中午,为了赶时间,我们决定向慧济寺进发。等到了慧济寺再吃点东西。慧济寺位于普陀山最高处佛顶山上,又称佛顶山寺。明朝(1368-1574年)僧人圆慧初创,名慧济庵。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僧人能积扩庵为寺,建圆通殿、玉皇殿、斋楼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僧人德化请得《大藏经》明 ,又经僧人文正大力建造,遂成巨刹。
法雨寺离慧济寺需要走大约10数里山路,为了节省体力我们选择乘坐缆车前往。此时坐在缆车里向外张望,只见山岚瘴气,云雾缭绕,一片氤氲 ,小雨淅沥,似腾云驾雾般,好生惬意。转眼的功夫,我们便来到了慧济寺。
全寺布局为其它禅林所少见,天王殿后,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楼、玉皇殿、方丈室等均在一条平行线上,颇具浙东园林建筑风格。与普陀山其他寺院不同,慧济寺主殿为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右侧大悲殿供奉的唐代观音像,为普陀山最古老佛像艺术。慧济寺主殿屋顶用天蓝、淡绿、鹅黄、紫红等色琉璃瓦盖成,阳光下映出万道彩虹,形成“佛光普照”景象。
风雨过后是彩虹。进入寺院,雨停了下来。太阳透过云层时不时探出头来,漏出道道霞光,我们在这里随便找了个地方,吃了点随身携带的食物喝了点开水。开始徒步返程前往被当地人美誉为天门清梵的梵音洞。
来到梵音洞,天却又一次哗哗啦啦下起了雨,在雨水中,游客们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我们小心翼翼的挪着脚步,行进在台阶之间,唯恐滑倒。
天门清梵和梵音洞就建在海边的山崖上,它是众多神奇洞壑中,气势磅礴,危崖陡峭 ,为其他洞所莫及。梵音洞山色清黔,苍崖兀起,距崖顶数丈的洞腰部,中嵌横石如桥。两陡壁间架有石台,台上筑有双层佛龛,名“观佛阁”,为梵音洞观潮最佳处。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御书“梵音洞”额赐挂于此。
古洞潮音: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叠。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