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女工哀史》中记录了东京一家工厂里普通百姓的伙食清单中,只有各种咸菜。可见日本在军队里是下了大功夫的。
不过日本精心谋划的军粮还是出了问题,大量的军人患上脚气病最后演变为糖尿病而死。
日本耗费大量时间最终才找到原因,日本为了让士兵吃上精米,将稻米反复处理得到了白花花的米饭,但同时也将稻米中米糠给碾了出去。
而这是这些米糠含有大量的维生素,于是大量缺乏维生素的士兵得病死亡。从这时候日本明白,自己的军粮还想要继续改进……
三代军粮1931年,随着日本逐渐走向军国体制,日本军粮再次发生改变。
吸引了之前的教训,日本的伙食中的战时品类开始增加。
主食方面:精米640克,替代品(面包1020克、饼干675克)
肉食:肉类罐头150克,代替品(带骨肉200克,不带骨120克或者鸡蛋150克)
蔬菜类:干蔬菜110克或新鲜蔬菜500克
腌渍类:梅干40克
调味品:酱油20克、盐12克、味增40克、砂糖15克
饮品:茶叶3克
精神类:清酒0.4升、烟20支、甜品120克
1931年之前日本的总兵力仅仅32万,其中陆军有23万人。不过九一八事变让军国开始了扩军道路。
至1937年底,日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108.4万。
近三倍的扩军,让后勤部门压力剧增。于是1938年日本15年来第一次增加军队伙食费,增加额度为六钱来到26钱每天!
注:一钱=0.01日元
而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战线逐渐拉长,让日军的伙食费不断上涨到55钱。同时因为国内物价的上涨,让伙食费逐渐捉襟见肘。
昭和19年(1944年)豆沙面包5钱,一块豆腐10钱
大正时期(1926年)豆沙包1钱,豆腐4钱
另一方面,战线的拉长也让日本后勤逐渐无力,此事在太平洋战场最能表现出来。
在瓜达卡纳尔岛战役,失去海军掩护下的日军,后勤补给根本运不上去,可以说就是困也就困死岛上的日军。
这时候的日军因为缺乏粮食就开始大规模向占领区搜刮粮食来充作军粮。不过随着战争的消耗,日本的精锐部队被灭再到日本成年男性大规模死亡,日本已经很难在大规模搜刮粮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