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名人一览表,溧阳籍名人录15名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4 18:06:02

史公祠堂

《5》:史务滋,溧阳人。字体乾,又字树德,公元691年9月,武则天称帝,改唐朝为周朝,史务滋为司宾卿,左纳言(左丞相的意思),武则天命史务滋等十人分开巡行天下,意为考察各地的地方官,公元692年1月,侍御史来之询(唐代酷吏),诬陷雅州(今四川雅安)刺史刘行业和朝廷中 尚衣奉御(尚衣局五品官)刘行感兄弟要谋反,诏令史务滋与来俊臣(唐朝最凶残的酷吏)共同审查此事,史务滋根据实际情况,如实说明刘家兄弟没有谋反的事情,而来俊臣则向武则天奏本,指控史务滋与刘行业兄弟亲密,掩盖其谋反的罪行,武后听完,就命来俊臣来审查史务滋和刘行业兄弟,史务滋得知后,大惊,知道来俊臣有陷害自己之心,一定会使用各种刑具,他怕遭诬陷,为保全清白之身,保住名节不受耻辱,当晚在家中自尽。武后得知是冤屈了史务滋,对其族人在朝为官的没有牵连查办,反而加官进爵,调往各地镇守,以免再被别人陷害。 史务滋的自*,给史氏整个家族在政治上、思想上极大的打击与震动。史务滋的儿子史惟肖迁陕西终南,史子珉徙越州(今浙江诸暨)诸几,史子华因官徙浙江定海,史择言迁河北真定。由于武后在朝时间不长,来俊臣自己也于延载元年(公元694年)因坐赃而贬为同州参军,但在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封建社会里,作为史氏有史以来官位最高的宰相自*,对家族不免在思想上带来沉默消极、淡泊仕途的影响,但人才还是时有涌现。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务滋后裔史翔登第进士,任京兆尹、山东道节度,公元758年襄阳兵乱被*,谥襄愍;

史务滋是历史上在“相位”上最短的一个“丞相”。从拜“相”到自尽总共不到5个月。由于他的刚直,也是历代丞相为保全名节而自尽的唯一的一个“丞相。”

溧阳名人一览表,溧阳籍名人录15名(13)

史蔚馥

《6》:史蔚馥(1891~1944),字从吾。溧阳蒋店草溪圩村人。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青少年时,感于国家内忧外患,不满清廷统治,遂投身革命,加入陈其美组织的反清秘密团体,参加辛亥上海起义。民国元年(1912年)考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后保送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毕业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上校团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上校军事教官、上校参谋处长、少将团长、少将副师长兼参谋长、集团军教导总队少将副总队长、五一九旅旅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相继入侵上海、南京等地,他返回原籍,任国民党苏、浙、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少将高级参谋。民国28年转任兵站总监部第十六兵站少将分监。民国29年起,调任广西绥靖公署少将高级参谋。民国33年秋,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调集8个师团另加3个旅团分路进攻桂林、柳州等地,11月10日侵占桂林。他随部撤退,在永福县境遭遇日军第十三师团,力战不敌被俘。日军第十三师团长赤鹿理亲自出面,设席置酒,劝诱他投降。他坚贞不屈,严词拒降,并于席间痛斥日军侵略罪行。敌酋恼羞成怒,命令日军将他押出,用乱刀刺死。英雄殒命!

《:7》:史常(生卒年不详,照片已无考),字原亨。溧阳人。幼年就擅长书法。明永乐(1403~1424年)初年,受朝廷征召,进京参加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三年(1415年),考中进士,授行人官职。持节出使到四方的王侯封国、岛夷以及各蕃国,所到之处,都有声望,不辱使命。他出任建宁知府9年,政绩最佳。他以廉厚自守,上任一个多月,官吏和百姓都心怀敬畏,称颂他是贤太守。恰遇朝廷派使者来外地考察官吏,使者认为史常招待的礼节简慢,心怀不满,了解到他曾用从被罚商民处没收的粮食养活-的无家囚人而未报上级批准,就据此参劾。史常不加申辩,弃职回乡。十多年后,人称“三杨”之一的大学士杨士奇在一幅~竹》图上题诗寄给他,其中两句“至今犹有闽人说,廉惠何人继史君?”去世后,入祀乡贤祠。

溧阳名人一览表,溧阳籍名人录15名(14)

史怡直

《8》:史贻直,号铁崖,溧阳夏庄人,在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19岁时考上进士,被授予翰林院检讨,经过五次变动,升至侍读学士。雍正初(1723年),曾任吏部、工部、户部侍郎。乾隆年间,历任户部、工部、刑部、兵部、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湖广总督迈柱建议朝廷疏浚湖北荆子关至陕西商州龙驹寨的丹江河道,以便于从水路运输军粮。他向皇帝上疏提出异议,他说:荆子关至龙驹寨间,丹江流经大山之中,蜿蜓三百七十余里。夏秋之际百姓引水灌地,筑堰蓄水。遇大雨时,山洪暴发,丹江两岸的縴路被冲毁,实不宜于行船运粮。他建议在河南靠黄河岸边的诸州县筹粮,由黄河西运,或由陆路转运。可暂不动员百姓疏浚丹江。此议得皇帝准许,避免了商州百姓修河之劳役。雍正十三年(1735)七月被召回京。乾隆朝,历任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乾隆二十八年(1763)卒,时年82岁。

历经三朝的他,门生故吏很多,在他70岁寿诞时献联者盈门,可史贻直最喜欢的就是袁枚和许佩璜的二副联语。

袁枚献史贻直七十寿联:

南宫六一先生座;

北面三千弟子行。

许佩璜献史贻直七十寿联:

三朝元老裴中令;

百岁诗篇卫武公。

溧阳名人一览表,溧阳籍名人录15名(15)

任兰枝

《9》:任兰枝,任兰枝系康熙五十二年一甲第二名进士,史称榜眼,在溧阳172名进士中位列第三名,康熙五十二年一甲第二名进士,史称榜眼,在溧阳172名进士中位列第三名,,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累迁内阁学士。五年,与安南定界,偕左副都御史杭奕禄赍诏宣谕,语详杭奕禄传。使还,迁兵部侍郎。命如江西按南昌总兵陈玉章侵饷。调吏部。高宗即位,命充世宗实录总裁。擢礼部尚书,历户、兵、工部,复调礼部。十年,以老致仕。十一年,卒。

喜欢作诗,律句很工整,有《南楼文集诗集》。

溧阳民间流传一则笑话,坊间笑称任兰枝自小好学,坐在马桶上也看书,其嫂子笑话他只会吃饭和拉屎,不会做事干活,任兰枝说,将来我要到京城赶考,我会做大官,问他嫂子,将来我能考个什么官,嫂子说就你这副样子,七品八品是轮不到你的,最多混个一品二品,二十多年后,任兰枝赴京赶考,以一甲第二名的成绩,考中进士,位居状元之后,名列榜眼.被授编修,至雍正元年,命值南书房升至内阁学士,至五年,被派去安南定界,回京后,即升兵部侍郎.在朝中巳为一品二品大臣.真应验了嫂子讽刺他的戏话.

而后,任兰枝奉旨赴江西按南昌总兵陈王章侵饷一案,又得雍正嘉奖,调至吏部任侍郎.乾隆即位后,任兰枝负责撰编世宗实录,升礼部尚书,任兰枝是溧阳历史上继史贻直之后,第二个在清朝三位皇帝手下,历任礼部户部兵部工部四部尚书之进士.

任端书(1702~1760?)字晋思,一作进思,号念斋,江南镇江府溧阳县(今无锡)人。清乾隆二年(1737)丁巳恩科于敏中榜进士第三人。即探花.任端书的祖父任文炜,为无锡教谕,遂家无锡。任端书御赐一甲第三人。任端书出身名门,是康熙朝鼎甲第二名榜眼、尚书任兰枝的儿子。父子鼎甲榜眼探花,一时传为佳话。乾隆七年,任会试同考官,两年后,被引见拜谒乾隆帝。不久,任端书回乡丁忧。服满后,任端书也不再回京作官。他住在江南无锡,优游于林中树下。据《(嘉庆)无锡金匮县志》卷三十流寓中记载:任端书“丁父艰归,遂不出,优游林下二十余年。山阴胡天游、天台齐召南极称之。”著有《南屏山人诗集》,《选择天镜》,留传于家。墓在无锡锡山。

溧阳名人一览表,溧阳籍名人录15名(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