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谷。
智慧谷是威海市倾力打造的高端产业园区,也是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中打造的服务贸易实体园区。充分发挥园区优势,智慧谷打造了人力资源、政策、技术、政务、投融资、合作交流、国际化信息产业合作,以及金领驿站服务于一体的8大高端服务平台,面向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招商。目前园区已聚集软银、日立、阿里巴巴、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等430余个国内外强企及科研院所入驻运营。
链条引领,园区支撑,威海正朝着打造“全球投资首选地”的目标加速推进。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外资企业数量已达1694家,今年1月到5月份,全市实际使用外资5.7亿美元,同比增长74.2%;到位内资达321.3亿元。
项目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落得下、建起来。威海市通过建立打造“1 6”项目推进机制,全环节全流程跟踪大项目落地。截至目前,今年威海市已新立项亿元以上项目279个,总投资1552亿元,同比增长29.9%。上半年,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88个,总投资超过1116亿元,同比增长19.7%。
持续巩固放大海洋优势
推动蓝色经济向高端迈进
在威海世代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研发人员首次尝试把海带原浆添加到动物饲料中,目前产品已进入中试阶段,预计年底前可试生产。“海带海藻卖不上价,我们就研发出国内首款酶解技术海藻生物肥,现在正开发海带饲料等高附加值产品,把海带产业引向更广的领域。”公司总经理李明潭说。
威海世代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把一根海带做成一个高端产业链,折射出威海市传统海洋产业正不断转型升级。无论是资源禀赋,还是产业基础,海洋都是威海最大优势和特色。今年以来,威海市持续巩固优势,推动蓝色产业链条向高端迈进,加快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包括海洋养殖在内,远洋捕捞、海洋种业、水产加工等海洋传统产业纷纷以“转型”为方向,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攻关,努力让长板更长,实现产业能级跃迁。一系列首创性、领先性成果涌现——威海市建成国内最大的远洋水产品运输船队;海洋养殖良种覆盖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鱿鱼掏黄及鱿鱼头切组设备”更新换代让生产效率提升4-5倍;人合机电研发的“浅吃水子母船海带收割转运平台”即将下海测试……
技术的迭代升级带来产量和效益的双提升。今年前5个月,全市共实现水产品产量74.5万吨,同比增长4.1%,754家重点监测涉海企业实现营收526.4亿元,同比增长10.9%。眼下,我市正全力推进海洋生物产业“聚链成群”,力争到2023年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200亿元。
持续巩固放大海洋优势,威海市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加速培育海洋经济新动能。目前,全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增速超过13%,在新一轮海洋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何发挥海洋作用?焦念志院士回答:“威海可以,威海能够做到。”笃定的回答源自深刻的实践。眼下,山东省海洋负排放焦念志院士工作站“海洋负排放大科学计划海水碱性矿物固碳试验”项目在威海市正式启动,将再次为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威海方案”。
威海蓝碳·盐生植物实验基地。资料图
在国内率先开展海洋碳汇研究,建设全国唯一的蓝碳产业示范园区……从踏足蓝碳这片“无人区”开始,威海市接连在固碳减排方面作出积极探索,加速推动海洋碳汇实现产业化、资本化。
如今,唐启升院士设立的海草床生态系统碳汇观测站、山东省海洋负排放焦念志院士工作站两大高端平台建立起“双核”优势,全市鳗草育苗能力首次突破1000万株,启动全国首个海草床公益修复项目,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威海“碳”索之路。
与蓝碳产业一样,海洋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产业也在加速入局。6月7日,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制的1500米深海铺缆机器人成功入海测试,全套设备上千种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
未来机器人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测试深海机器人。
“我们不仅突破了国外‘卡脖子’技术,还带动培育出上百家零部件配套企业,为海工装备发展贡献了威海力量。”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陶泽文说。
以科技兴海,威海市围绕海工装备、海洋生物、海洋电子信息等领域聚集创新资源,挖掘海洋经济新优势。截至目前,我市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涉海创新平台发展到367家,全市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91家。
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人才支撑等产业生态汇聚,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正喷涌勃发,计划到2025年,全市涉海高新技术企业增长60%,海洋生产总值占比超过40%。
■记者手记
用“链式思维”推动产业发展
无论是打造七大产业集群、培育十条产业链,还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抑或是存量变革、增量崛起,链条化、集群化已经成为威海产业发展的鲜明特征。
从企业到项目,从园区到集群,从顶层设计到细分研究,威海推动产业发展目标坚定。聚焦七大产业集群和十条产业链,促进现有企业对接合作,精准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业链延伸项目,全力推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不断完善功能互补、协作配套的产业链条,把产业打造成吸引优质项目集聚的“强磁体”。
从传统产业升级到新兴产业布局,威海市不断在新发展格局中寻找新机遇。广大企业坚守主业,又主动求变,围绕产业链条,积极攻克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探索新领域,努力在产业分工体系中抢占关键位置、占据一席之地,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各产业领域积极用数字赋能,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催生更多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实现产业的蝶变升级。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精准对接、协同联动,越来越多创新资源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生产力、竞争力。
将“链式思维”融入到产业发展全过程,必将推动产业向高端迈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充沛新动能。(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孙世超 孙艺嘉 张宇/文 孙大伟/图)
本文来自【威海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