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诚忠听了后心中紧张不已,此时我军疲惫不堪,敌人有备而来,且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上占据优势,这一战恐怕凶多吉少。
三、“我能退去数万敌军”经过调查得知,包围我军的是国民党整编72师,至于为何能这么快抵达冶溪镇,还因72师并非中央军,而是驻扎附近的地方杂牌军。
但别小瞧这支杂牌军,这支部队兵力雄厚,武器装备好于我军,光是靠3万大军层层包围,我军都难以突破重围。
在这一局面下,吴诚忠做好了以身殉职的准备,他先是安排镇上百姓转移,紧接着又决定将机密文件烧毁。
考虑我军在胡之杰家住了两天,敌人恐怕会报复胡之杰和其家人,吴诚忠连忙给胡之杰写了一封信,其中表明一旦胡宅被焚烧、胡家遭到报复,凭此信日后可获得赔偿金。
同时,吴诚忠还调出一个班掩护胡之杰和其家属撤离。
做好这一切后,吴诚忠率领战士们退守村落附近荒山之上,以减少敌人对村落的损坏。
不过就在这一紧要关头,有士兵前来汇报:“胡大地主前来,称有要事相谈。”
吴诚忠不解,自己不是派人将胡之杰及其家属转移出去了吗?他怎么又冒险来到前线?
胡之杰来到前线指挥部后,见到吴诚忠连忙说道:“或许我可以退下数万敌军,不过你需要告诉我敌军番号和敌首长情况。”
旧社会地主
吴诚忠听了后十分诧异,他知道胡之杰宅心仁厚,思想开明,经常救济穷人,在当地德高望重,备受百姓爱戴,但他一个大地主,哪里懂军事?
但他仍毫不避讳地说:“对方是国民党军72师,师长是傅翼……”
还没等吴诚忠说完,胡之杰笑了起来,说:“我有信心可退去敌人三万大军,且让我试上一试。”
吴诚忠疑惑不已,难道胡之杰和这支部队很是熟悉?
胡之杰如实回答:“这支部队师长傅翼、副师长祝顺鲲,他们过去都是我的老部下,让我去劝说,应该可以让他们撤兵。”
吴诚忠诧异不已,用眼睛不断打量着胡之杰,仿佛从未见过此人一样。他怎么也想不到,胡之杰一个大地主,竟然能和国民党军扯上关系,为何国民党高官竟甘于放下权力,当一个大地主呢?
胡之杰知道吴诚忠疑惑,为了赢得他的信任,将自己的身世娓娓道来。
四、大地主曾是川军师长胡之杰是安徽岳西县冶溪人,出生于富贵人家,从小受到父母的熏陶,酷爱学习,饱读诗书,长大后除了继承家里百亩良田外,还开设私塾,当上私塾老师,日子过得舒适自得。
旧社会地主家庭
不过列强欺压、军阀常年征战,给中国大地带来了诸多动乱,百姓们也跟着连累,生活困难。作为一个接受现代知识熏陶的年轻人,自然是无法苟且偷生,他决定弃笔投戎,走上参军之路,并加入川军之中。
川军纪律散漫,战士们大多没接受教育,且不少士兵沉迷于鸦片,因而在其他军阀看来是一支弱不禁风的“双枪军”,从不将川军放在眼里。
胡之杰是少有的知识分子,且对兵法十分精通,得到了川军领导的重用,他曾参加武昌起义、护国运动、北伐战争,其军职也一路高升,很快就成为川军21军3师师长。
尽管内战时川军表现不佳,可在抗日战场上,川军却打出了血性和毅力,打得日军听闻“川军”二字闻风丧胆。
如在台儿庄战役中,川军222师师长王铭章率部驻守藤县,为了抵抗日军,川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全军打到只剩几十人时,师长王铭章不愿被日军俘虏,开枪自尽,其他战士也纷纷拉响手雷和日军同归于尽。
整个抗日期间,350万川军出川抗日,经历了大大小小数十次会战,他们即便打不退日军,但也决不投降,宁死不屈。也正是川军誓死奋战,日军始终没踏足四川半步。
而胡之杰就是这样的英雄,他率领的川军第1师在历次战役中打出了战绩和功勋,人称“铁血之师”,打得日军咬牙切齿。
可立下战功的川1师,并没有得到想要的荣誉,反而在内部派系斗争中被频频打压。
国民党军内部派系林立,为了加强集权,蒋介石只重用黄埔军出身的将领,而其他派系在蒋介石看来均是野路子,不仅不会重用,还会采取各种手段打压,川军就是如此。
蒋介石见川军在抗日战场上创下如此战绩,生怕这支部队威胁自己的统治,因而一直想将黄埔系将领安插到川军之中,彻底掌控这支杂牌军。
而原先的川军名将,被老蒋以各种理由调到其他岗位,胡之杰也没能幸免,被调到南京参谋总部任职,看似升职,实则明升暗降,失去实权。
蒋介石的种种行为,让胡之杰为之气愤不已,他对国民党的腐败行为早就失望至极,一气之下主动提出辞职,回到岳西老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