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钢集团炼钢厂。摄影/ 胡之光
而在“钢铁之都”之外,“中国枫叶之都”似乎更符合她现在的面貌,仿佛岁月在这座曾经的“辽东要冲”上留下两道痕迹,一道是钢铁洪流的巍巍光芒,一道是山河风物的繁茂重生。
▲ 枫叶之都本溪的老边沟秋景,相比关门山,老边沟更受当地人喜爱。摄影/ 黄浩
辽宁省本溪市,新中国成立时最初的12个直辖市之一,面积足足有8413平方千米,大约赶上半个北京(16412),要比上海(6340)还大出一截,却已在经济地位上“小”的无足轻重,像是在当下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被时代抛弃的一座城市。
▲ 俯瞰本溪。摄影/ 胡之光
然而,它看似“无关紧要”,其实更显“举足轻重”。本溪,点燃起东北地区最早的文明之光,见证过多场改变家国天下的惊天大战,因为滚滚工业潮流而崛起,又以美景丰物端坐成一座花园城市……
险要却通达的东北“开拓者”
本溪最早的历史能追溯到什么时候呢?
答案是4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约与北京猿人同期。证据就是位于本溪县庙后山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它也是我国迄今为止最靠东北部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洞穴遗址。
在接下来的几十万年里,这些来自华北的“庙后山人”继续北上,开拓着东北的土地,最终在东北繁衍出众多不同的民族。
而自秦统一中国以来,在漫长的两千多年历史中,多民族杂居的东北地区并不总是完全臣服于中原汉族政权,辽东(辽河以东,今辽宁省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地区总是受到受到中原汉族政权和东北少数民族政权的交替控制。因此,在形势错综复杂的辽东,本溪的地位举足轻重,更是直接影响到诸多国家的国运。
位于辽宁省南部的本溪,既有险可据,又四通八达:北邻沈阳、抚顺,西接辽阳、鞍山,南通丹东、中朝边境,东达吉林通化……这让本溪历史上一直是辽东要冲,时至今日,依然是辽宁省东部的中心城市。
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高句丽建国定都于纥升骨城,这座古城主体便位于今天的本溪市桓仁县五女山,它依山而建,易守难攻,在经过两千多年后,遗迹犹存,已名列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