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外地人来说,其实喝豆汁要卸下防备,感受酸臭味消退后的回甘,淡淡的豆香味也慢慢散发出来,越喝越香,大概这也可能是老北京人对它偏爱有加的原因。
二、卤煮火烧面对满满一碗装了猪肺、猪肠、五花肉的卤煮,老北京人看见眼里能直冒光,再淋上蒜汁,放上香菜,即使拿一只再昂贵的烤鸭都不给换。一碗卤煮火烧,喜欢它的人恨不得一天连吃三顿,不喜欢的人见了则想拔腿就跑,实在无法享受这充斥着浓浓腥臭味的卤煮。
对于爱吃卤煮这口儿的人来说,猪肠软糯Q弹有嚼劲,猪肺鲜嫩中夹带脆感,五花肉肥瘦相间,被卤的咸香,吸满汤汁的炸豆腐有着油香,切块的火烧有着面香,吃起来还柔软不失筋道,这些全部汇聚于一碗之中,香味远远要大于那丁点的腥臭味。
炒肝儿诞生于清朝同治年间,是在“白汤杂碎”上减去了猪心、猪肺,再勾上芡汁,便成了“初代”炒肝儿。后来又选用了酱油、味精等调料代替了原本的口蘑汤,却意外的受到了北京人的欢迎,逐渐成为北京城小吃的佼佼者,让北京人心甘情愿的一大早的就去买上一碗喝。
然而就是这么一碗能开启北京人美好一天的炒肝儿,外地人对其的接受度并不比卤煮好多少,不是无法接受腥臭的猪大肠,就是不喜奇特口感的猪肝,或者是在看到那一碗黏糊酱色的芡汁时就被劝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