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法律上,14岁是一个分界点,14岁之前的孩子仍属于儿童范畴,14岁之后的孩子才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这意味着什么?
也就是说,14岁之前的孩子他们的心智并未完全成熟,还不能完全分辨好坏是非,还需要父母的指导和教诲。
那么刚刚12周岁的初一新生,真的就可以独立生活了吗?
当然,对于一个12岁的孩子,在寄宿学校中,一些简单的吃饭穿衣的生活问题当然难不倒他们,但在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有许多比穿衣吃饭更重要的事情需要面对,比如:
1,受到同学们的欺负,而无处诉说。
2 . 老师讲课听不明白,又不敢告诉别人。
3 . 在人际交往方面很自卑,又不知怎样调节。
......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思最为敏感,虽然身体上渴望独立,思想上又没有完全断奶。如果在寄宿学校里碰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家长和老师又没能及时察觉,长久下去,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坏的影响。
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个真实例子,一个朋友对孩子要求极其严格,可是偏偏自己的孩子又调皮又叛逆,无奈之下,父母将孩子送进了一家特别好的寄宿学校去上学。
期间孩子曾经多次向父母提及不愿意去学校上学,父母总是不以为然,并没有认真询问孩子不想去上学的具体原因,而是简单粗暴地认为孩子是在故意逃避学习,就没拿孩子的话当回事。
直到后来孩子因为严重不合群被学校劝退,这时父母已经察觉孩子的精神状态有点问题,去医院一检查才知道孩子已经得了抑郁症。
我想这是个极端的例子,不是所有上寄宿学校的孩子都会得抑郁症。
但是寄宿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多少都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就以我自己和身边同龄人的亲身经历来说吧。
我在小升初的时候考上了我们那儿的重点中学,因为重点中学是面对全县的孩子招生,所以大部分学生都离学校很远,都需要住宿。
最初我也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对住宿充满好奇和期待,但是在度过了第一个学期的寄宿生活之后,开始明白了什么是想家,尤其是碰到和同学闹矛盾,被老师惩罚等情绪低落的时候,总想让父母在身边安慰自己。
寄宿就是硬生生将孩子和父母之间沟通的桥梁切断了,当孩子情绪低落时无法倾诉,当孩子想要依靠时却无处可依,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麻木,冷漠、不合群。
不知怎的,现在步入中年了,初中阶段的许多往事早就没了印象,却唯独对一件事总是不能释怀。
那时候,每个周日午饭过后,就要收拾书包和日用品准备返校(通常都是周日晚饭前到校),从午饭结束到离家之前的那段时间变成了我记忆中至暗时刻,整个人就沉浸在离家的伤感之中,一直到进了学校看到亲爱的舍友们,才能冲淡些许。
我只想说,不是所有的伤怀到了成年之后都能放下,尤其是对于一个敏感的孩子。
今年我的儿子也升初一了,我虽然选择了私立学校,但我并没让我的孩子在学校住宿。
12岁的他,仍然是那个有什么心事第一时间要和我分享的孩子,做任何决定仍然想听我意见的孩子。
他现在最信赖的人仍然是爸爸妈妈,他的喜怒哀乐最愿意分享的也仍然是父母,所以我不会在这个时候把他直接推向学校和集体,我希望等到他真正有独立意识,自己可以承担情绪和,的时候,我会让他出去自由飞翔,而不是在他仍然依赖你的时候,强行地将他从我身边推走。
还记得疫情期间滞留海外的那些小留学生吗?今年年初,就在国外大面积爆发新冠疫情的时候,当大量华人准备回国时,大家才发现,在国外居然还有大批量的小留学生滞留,他们最小的11岁,最大的也才十四五岁,都是没有父母陪伴,一个人住在寄宿家庭里,远赴异国他乡求学的孩子。
这些父母也是打着爱孩子,为了他们的前途着想的幌子。早早的就把孩子送出国门,让他们小小年纪就在异乡漂泊。
本应该在父母身边享受天伦之乐的孩童,却早早的承受与至爱之人分离,除了生活上的不适应,还要在心理上承受不该有的孤独和寂寞,本不该他们这个年纪应该承担的,却生生被父母以爱之名送去异国他乡留学,这难道不是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吗?
拔苗助长的寓言故事我们从小就知道,道理谁都懂,怎么轮到自己了,却依旧犯这样的错误呢?
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人,都有它自然的生长规律,即什么年纪干什么事情,过早的承受与她们年龄不符的压力,势必对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电视剧《带着爸爸去留学》中的陈凯文,在描述自己12岁到美国留学时的感受时是这样描述的:
“我和我妈刚来美国时,见天想我爸,想我的亲戚朋友,想我这十二年来在中国的一切,可是慢慢的也就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如果想要在荒岛上生活,就得把自己变成一座荒岛。”
陈凯文12岁和妈妈一起到了美国,成为了一名小留学生,初来乍到时的各种不适应,语言不通,环境不熟悉,融入不了当地的圈子。
经过八年的留学生生涯,成功的把陈凯文变成了一个不学无术、撒谎骗人、没有责任心还全身痞气的青年,对待妈妈冷淡,对待同学漠不关心,这样的变化更是源于少年时期安全感的严重缺失。
而她的妈妈刘若瑜也因为这八年的美国陪读生活,从一个外科主刀大夫,变成了一个唠叨、市侩、刻薄甚至酗酒的家庭主妇,为了孩子完全抛弃了自己的婚姻和生活,最后变成了一个被孩子恨,被丈夫离婚的怨妇。
母亲的不幸福,父亲的不关心,这才是造成陈凯文改变的重要原因,即使是美国最优秀的精英教育也无法弥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缺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