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抛开剂量谈毒性,往往都是耍流氓。
专家不建议多用,那到底什么频次才算多?到底吃多少才有致癌风险?
这些都没有给我们准确的答案。
论点二:高温会让营养流失这一点没有错,因为除了生吃和凉拌可以保证食材本身的营养成分。
高温(炒、炸、焖、煮...)都会导致部分营养流失。
但不能说,高温会使营养流失,就不建议使用,因为能生吃的食物真的很有限。
而且高温烹饪,也并不是没有好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消灭很多潜在隐患,比如寄生虫和致病菌。
所以比起流失的一点点营养来说,获得的收益,完全能弥补这一点不足。
论点三:少油诱发疾病的确,长期过少摄入食用油,会容易造成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不足,影响到记忆力和大脑的神经功能,甚至还会诱发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等。
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它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长期。
也就是说一周内食用一到两次并没有问题。
而且,根据 2015 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约 68% 的成年居民日均脂肪供能比超过高限的 30%(推荐占比是20-30%)。
所以适量的无油,也可以看成,是为了长期的健康。
这里还需要给大家矫正一个概念,那就是很多追求无油烹饪的人,都是为了保持身材或是减肥。
但引起肥胖最本质的原因是:能量的摄入超过了能量的消耗,剩余的能量被转化为脂肪在体内储存起来。
所以,想减肥还是得靠”管住嘴,迈开腿”。
综上,专家这次的建议,有可参考性,但有太多的前提,比如:长期和过量。
偶尔吃一两次的人,并不会有太大影响。
传统油炸VS空气炸锅
想知道谁更胜一筹,那势必先要了解空气炸锅的原理。
空气炸锅主要是利用高速空气循环的原理,以空气作为传热介质,通过加热空间里的空气,再辅以风扇来加速气体的流动、带走水汽、形成循环的热风。从而使食物脱水,表面焦黄,达到煎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