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英行书手札之一
章法分析:此为张伯英的行书手札之一,是其中带落款的一页。连落款题名共有六行,用纸很讲究,有国画山水作品作底衬,显得较为雅逸。作品写得较为随意,行笔流畅,有行无列,大小参差,长短变化,颇有汉简书法的意味。章法亦较为随意,疏朗清逸。
作品释文:/四字写上,祈/鉴入润例十纸,乞在首都为弟招徕生意。此/间异常萧索,全赖友人于他处经营。/老同年交游颇众,故敢以琐琐奉烦也。复上/仲云我兄同年著席。/小弟伯英再拜,十月朔。/
------
2、陈文述(1771年一1843年)
作者简介:陈文述,清代书法家。原名文杰,字隽甫、遐庵,号云伯,室名颐道堂、题襟馆。浙江杭州人,嘉庆时举人,官江苏江都知县。工诗词,善书画,书法精于行草书。
陈文述行书手札
章法分析:陈文述此件行书手札字数虽不多,只有七行,而且长短参差错落,但形式特别强,别具一格,底下衬有文字瓦当图案“长勿相忘”。字形较小,行距亦较大,显得章法十分疏朗。瓦当图案居中,正文文字偏右,主次分明。印章稍大,盖在题名之下,还有一方压角印盖在左下角,使整体取得平衡。
作品释文:略。
------
3、林纾(1852年一1924年)
作者简介:林纾,现代书法家。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福建福州人,清光绪八年举人,任教于京师大学堂。工诗文,擅书法,长于行草书,法颜真卿,近翁同献,又精于外文翻译,用古文翻译欧美等国小说百余种。著有《畏庐文集》和《畏庐诗存》 及传奇、小说、笔记多种。
林纾行书手札
章法分析:此为林纾的家书手札,甚为精彩,用纸讲究,以国画作品作底衬,布局作十行,有自然参差变化,长短错落有致。开始字稍大,后来逐渐变小,连带自如,自然停顿并换行。最后两行字较小,落款题名极为简略。
作品释文:/一钱来处均不易,父老/而力疲,须从俭为是。亦以/体贴老父,即为孝子。/风寒宜慎,饮食尤宜慎,热/时戒食冷物,夜凉被褥尤宜/近身,不可露体以招凉。/德文、算学以全力赴之,国文/流览而已。/每月作家书二封,或回家一次。/父谕。/
------
4、郑诵先(1892年一1976年)
作者简介:郑诵先,现代诗人、书法家。原名世芬,四川富顺人。生平精研文史,擅长诗歌和骄体、散文体。书法尤显功力,真草隶篆,均有独到之处,尤精章草。著有 《 各种书体源流浅说 》 等。
郑诵先行书手札
章法分析:此为郑诵先奉和友人的诗稿,是一件精彩的行书手札。整件作品取横势,字数多而字形小,章法较为密集,笔力和笔意都十分精到。诗稿正文作十一行半处理,每行字数不等,中间杂有小字题跋,皆随其自然。章法款式颇有特色,上款放在开始处“子昌先生寄示自慰二首次韵奉和即请吟定”,并盖有一方引首印。
作品释文:/子昌先生寄示自慰二首,次韵/奉和,即请吟定。/“多情正复似微之,诔德哀吟以/咏诗。椎髻高风彰淑行,穗帏/落月动悲思。一春痛惜芳兰/折,永夜愁看漏箭移。碧海/青天应不负,他生缘会未须疑。/故剑新愁对影斟,与君笙磐/有回音。”(余亦鳏居。)“神交喜获/宜僚子,佳句渐赓下里吟。”(拙诗承/赐和,感愧之至。)“每念江湖高士隐,长/怀师友古人箴。”(长君人望从我闻字,深愧好为人师之戒)。/“相知莫恨千程远,文字因缘等/断金。” /
------
5、赵熙(1867年一1948年)
作者简介:赵熙,现代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字尧生,别署香宋,四川荣县人。清光绪间进士,曾任国史馆篡修。工书法,书风苍古谨严,属魏碑中瘦硬一路。著有《香宋诗前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