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下水管弊端,四通排水管弊端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6 14:32:48


2、《沟槽式连接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51:2003)第5.7.3条:横管吊架(托架)应设置在接头(刚性接头、挠性接头、支管接头)两侧和三通、四通、弯头、异径管等管件上下游连接接头的两侧。吊架(托架)与接头发热净间距不宜小于150mm和大于300mm。 3、《沟槽式连接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51:2003)第5.7.4条:在管道系统中应在下列位置设固定支架:(1)进水立管的底部;(2)立管接出支管的三通、四通、弯头的位置;(3)立管因自由长度较长而需要支承立管重量的部位;(4)横管接出支管与支管接头、三通、四通、弯头等管件连接的部位;(5)高温管道设置补偿措施,需要控制管道伸缩的部位。 防治措施: 1、支吊架的形式、材质、加工尺寸和制造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并按照设计要求安装牢固、位置准确; 2、管道安装时,应及时固定和调整支吊架,且不宜使用临时支吊架。支吊架与管子接触应紧密,滑动支架滑动面应洁净平整,应有防止脱落的设施。2.18、室外给排水工程沟槽开挖不符合规范要求现象和问题: 1、所开挖的沟槽槽底局部被超挖,槽底土层受到松动或扰动; 2、沟槽槽底土层为淤泥质土、回填土及局部有块石等,而未作处理;

四通下水管弊端,四通排水管弊端(29)


规范及标准要求: 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第4.3.7条:沟槽的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沟槽的开挖断面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要求。槽底原状地基土不得扰动,机械开挖时槽底预留200—300mm土层由人工开挖至设计高程,整平; (2)槽底不得受水浸泡或受冻,槽底局部扰动或受水浸泡时,宜采用天然级配砂砾石或石灰土回填;槽底扰动土层为湿陷性黄土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 (3)槽底土层为杂填土、腐蚀性土时,应全部挖除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 (4)槽壁平顺,边坡坡度符合施工方案的规定; (5)在沟槽边坡稳固后设置供施工人员上下沟槽的安全梯。防治措施: 1、应安排专业测量人员图进行测量放线,认真落实测量复核制度,挖槽时要设专人把关检查; 2、使用机械挖槽时,在设计槽底高程以上一般预留20cm土层,待人工清挖; 3、槽底干燥时,超挖可用原土回填夯实,其密实度不应低于原地基天然土的密实度; 4、槽底有地下水,或地基土壤含水量较大未淤泥质土,不适于加夯时,一般可用天然级配砂砾回填; 5、当沟槽槽底未回填土或局部有块石等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并按设计要求进行槽底基础的处理。
2.19、室外给排水工程沟槽回填施工的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现象和问题: 沟槽回填土的局部地段(特别是检查井周围)出现程度不同的下沉。

四通下水管弊端,四通排水管弊端(30)


原因分析: 1、松土回填或未分层夯实,或超厚夯实,一经水浸或负荷后出现沉陷 2、沟槽中存有积水、淤泥或有机物没有清理,不能夯实,造成下沉; 3、回填土中含有较大的干土块或含水量较大黏土块较多,回填土的夯实质量达不到要求; 4、回填土不用夯压方法,采用水沉法(纯砂性土除外),密实度达不到要求。规范及标准要求: 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第4.5.10条:刚性管道沟槽回填的压实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回填压实应逐层进行,且不得损伤管道;(2)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胸腔夯实,应采用轻型压实机具,管道两侧压实面的高差不应超过300mm;(3)管道基础为土弧基础时,应填实管道支撑角范围内腋角部位;压实时,管道两侧应对称进行,且不得使管道位移或损伤;(4)同一沟槽中有双排或多排管道的基础底面位于同一高程时,管道之间的回填压实应与管道与槽壁之间的回填压实对称进行;(5)同一沟槽中有双排或多排管道但基础底面的高程不同时,应先回填基础较低的沟槽;回填至较高基础底面高程后,再按上一款规定回填;(6)分段回填压实时,相邻段的接茬应呈台阶形,且不得漏夯;(7)采用轻型压实设备时,应夯夯相连;采用压路机时,碾压的重叠宽度不得小于200mm;(8)采用压路机、振动压路机等压实机械压实时,其行驶速度不得超过2km/h;(9)接口工作坑回填时底部凹坑应先回填压实至管底,然后与沟槽同步回填。 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第4.5.12条:柔性管道回填至设计高程时,应在12—24h内测量并记录管道变形率,管道变形率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钢管或球墨铸铁管道变形率应不超过2%,化学建材管道变形率应不超过3%;当超过时,应采取下列处理措施:(1)当钢管或球墨铸铁管道变形率超过2%,但不超过3%时;化学建材管道变形率超过3%,但不超过5%时;应采取下列处理措施:①挖出回填材料至露出管径85%处,管道周围内应人工挖掘以避免损伤管壁;②挖出管节局部有损伤时,应进行修复或更换;③④重新夯实管道底部的回填材料;⑤选用适合回填材料按本规范第4.5. 11条的规定重新回填施工,直至设计高程;⑥按本条规定重新检测管道变形率。(2)钢管或球墨铸铁管道的变形率超过3%时,化学建材管道变形率超过5%时,应挖出管道,并会同设计单位研究处理。防治措施: 1、槽底至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回填土中不得含有有机物、冻土及大于50cm的砖、石等硬块; 2、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应采用轻夯压实,管道两侧压实面的高差不应超过30cm; 3、分段回填压实时,相邻段的接茬应呈阶梯形,且不得漏夯; 4、凡检查井周围或边角机械碾压不到位的,必须有机动夯和人工补夯; 5、面积或深度较大的严重沉陷,除了重新开挖分层夯实外,还要检查管道结构有无损坏,如有损坏要更换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2.20、室外埋地钢管的沥青外防腐层不符合规范要求现象和问题: 1、防腐底层与管子表面粘贴不牢; 2、卷材与管道或各层之间粘结不牢; 3、表面不平整,有空鼓、封口不严,搭接尺寸过小等缺陷.埋地管道土壤中的各种电解质会造成腐蚀。

四通下水管弊端,四通排水管弊端(31)


原因分析: 1管道表面的污垢、灰尘和铁锈等清理不干净,甚至有水分,使冷底子油不能很好地与管道粘结; 2、沥青温度不合适,操作不当; 3、防腐卷材缠绕不紧密。规范及标准要求: 1、《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15)第9.2.6条: 镀锌钢管、钢管的埋地防腐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规定时,可按表9.2.6的规定执行。卷材与管材间应粘贴牢固,无空鼓、滑移、接口不严等。表9.2.6 管道防腐层种类防腐层层次正常防腐层加强防腐层特加强防腐层(从金属表面起)1冷底子油冷底子油冷底子油2沥青涂层沥青涂层沥青涂层3外包保护层加强包扎层加强保护层(封闭层)(封闭层)4沥青涂层沥青涂层5外保护层加强包扎层6(封闭层)沥青涂层7外包保护层防腐层厚度不小于(mm)369 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第5.4.5条:石油沥青涂料外防腐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涂底料前管体表面应清除油垢、灰渣、铁锈;人工除氧化皮、铁锈时,其质量标准应达St3级;喷砂或化学除锈时,其质量标准应达Sa2.5级;(2)涂底料时基面应干燥,基面除锈后与涂底料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8h。涂刷应均匀、饱满,涂层不得有凝块、起泡现象,底料厚度宜为0.1~0.2mm,管两端150~250mm范围内不得 涂刷;(5)涂沥青后应立即缠绕玻璃布,玻璃布的压边宽度应为20—30mm,接头搭接长度应为100~150mm,各层搭接接头应相互错开,玻璃布的油浸透率应达到95%以上,不得出现大于50mm× 50mm的空白;管端或施工中断处应留出长150—250mm的缓坡型搭茬;(6)包扎聚氯乙烯膜保护层作业时,不得有摺皱、脱壳现象;压边宽度应为20~30mm,搭接长度应为100—150mm;(7)沟槽内管道接口处施工,应在焊接、试压合格后进行,接茬处应粘结牢固、严密。
2.21、室外埋地钢管的沥青外防腐层不符合规范要求现象和问题: 1、检查井基础未浇成整体; 2、在浇筑检查井混凝土时,未与管道的平基础分开浇筑;

四通下水管弊端,四通排水管弊端(32)

上一页45678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