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设置通气管原理,为什么要设置排水通气管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6 14:21:27

近距离看水下通气管

二、德国人对水下通气管的实验与研究

水下通气管具体的运作原理就是将通气管作为艇内和海面的连接管道,当潜艇在水下航行需要充电时,就升起通气管,通气管可以提供柴油机运作所需要的氧气,同时将柴油机产生的废气排放出去,在水下完成电动机的充电作业。德国人在全面使用水下通气管时,就已经对水下通气管有了很多的实验和研究,所以我们在讲水下通气管的运用前,有必要讲一讲德国对水下通气管的研究历史。

在水下通气管的运用方面,德国人应该要感谢荷兰人,因为荷兰人是最早研究水下通气管的国家,并将其运用于自家的新型潜艇O21级潜艇。1940年5月,坚固的荷兰要塞被德国陆军的伞兵部队攻破,荷兰被德军占领,他们正在建造的三艘O21级潜艇落入了德军之手,当时这三艘O21级还未建成,所以德国接盘后于1942年前全部建造完成,并编入了德国海军。O21级潜艇是典型的中型潜艇,水面/水下排水量为949/1054吨,比德国VII型潜艇更大,也是荷兰技术最先进的潜艇之一。

下水道设置通气管原理,为什么要设置排水通气管(5)

荷兰O21级潜艇

德国人在未完成的O21级上发现了这个新玩意——水下通气管,当时的德国潜艇并没有这种东西。荷兰人研发的水下通气管还是比较简单的,仍有改进的空间,当时的德国海军因为没有这部分的需要,上面已经讲过了原因,所以最初他们寻思着用这个通气管帮助潜艇更换空气就差不多了。但随着盟军反潜力量的增强,德国潜艇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技术先进的瓦尔特型潜艇及其替代方案潜艇也在建造之中,所以水下通气管成了临时替代品。

瓦尔特将水下通气管进行了改良,在通气管的进气/出气口处设计了一个浮球,并且改良了阀门,有效地防止海水涌入潜艇内部,并且也很利于排出废气,这款水下通气管最大的特点和吸引人眼球的地方莫过于那个浮球了。1943年,德国人对新型的水下通气管进行了实验,当时第一艘改装水下通气管的潜艇是IIC型的U-58,这是一艘潜艇学校的训练潜艇。

下水道设置通气管原理,为什么要设置排水通气管(6)

水下通气管具体构造

1943年,三艘现役潜艇改装了水下通气管。1944年,总共有145艘潜艇完成了水下通气管的改装。至德国投降时,共有217艘已建造的潜艇改装了水下通气管。所以说,水下通气管常露面于1944年和1945年,而不是1943年及之前。

三、水下通气管在潜艇上的应用和实战

德国人对水下通气管的运用分为两种,一种是对现役的VII型和IX型进行水下通气管的改装,一种是将水下通气管作为XXI型潜艇设计的一部分,明显后者比前者要更优化。

先说VII型和IX型潜艇,这两种潜艇本身就是德国海军最优秀的主力潜艇,承担着整个大战期间的作战任务,但是他们在面对盟军愈来愈强的反潜力量时,显得力不从心,被击沉率逐步攀升,为此,邓尼茨打算在XXI型潜艇投入使用前,将水下通气管安装到这两种传统潜艇上,试图拯救过气的VII型和IX型潜艇。邓尼茨认为这些装备了水下通气管的传统潜艇,能够作为XXI型潜艇的暂时替代,由于未安装水下通气管的潜艇在作战中过于危险,所以邓尼茨会优先使用已改装水下通气管的潜艇。

下水道设置通气管原理,为什么要设置排水通气管(7)

德国潜艇部队司令:卡尔·邓尼茨

在VII型和IX型潜艇上,水下通气管被安装在前甲板的左舷一个凹槽内,不使用时侧放于凹槽内,使用时通过装置将其立起来。水下通气管虽然解决了潜艇在水下持续航行的问题,但是也同样有缺点。

首先是技术还不够成熟,水下通气管在实际运作时不稳定,当海面盖过或海浪拍打通气管管口时,都是导致阀门被关闭,然后正在运作的柴油机会直接吸取艇内的空气,并且废气会直接排放在艇内,会使得艇员非常难受,对艇员的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其次是水下通气管不能完全代替不依赖空气动力系统,因为在运作时会把通气管伸出海面,潜艇在航行时通气管会留下一条明显的航迹,并且水下通气管排出的废气也是非常引人瞩目的目标,这些情况在晚上就没多大问题,但如果是在白天,航迹和废气就很容易被盟军飞机观察到,所以通气管在白天就被限制了使用。

下水道设置通气管原理,为什么要设置排水通气管(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