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食之言代表什么动物,耳食之言形容什么动物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6 16:17:52

古希腊宙斯神庙中的半人马雕塑,表现的是半人马在抢夺希腊妇女。

奇想的生物来自于真实的质料。它也只能由真实的事物组成。再复杂的奇想怪兽也可以拆解成我们熟悉的真实生物的某些部分。曼提柯尔是由人面、狮身和蝎尾组成,塞壬是半人半鸟或人身鱼尾,经常被作为贵族纹章出现的奇兽格里芬具有鹰鹫的头和翅膀与狮子的身体,古典世界最怪诞的生物奇美拉则是狮子的身体上长着山羊的头和毒蛇的尾巴。张华《博物志》中记载的那些异人,也不过是体型比常人或大或小,或是多了对翅膀

(羽民国人)

,或是胸前多了个洞

(穿胸国人)

而已。西洋中世纪的手抄本作者喜欢在书的空白边缘装饰各种怪物图案,虽然奇趣荒诞,但仔细看来,也不过是将现实生物中某些结构部分杂糅在一起而已。一如博尔赫斯睿智的观点:

“怪物是真实生物的各部分肢体任意组合的产物,此种排列组合的方式是无穷无尽的”。

耳食之言代表什么动物,耳食之言形容什么动物(9)

想象中的怪兽奇美拉,狮子的身体上长着山羊的头和毒蛇的尾巴。

而且,这种由真实生物的结构部分组成的奇想生物,还能满足人们潜意识中对混乱无序的恐惧。人类天生就有分类的癖好,将相似的东西归为一类,通过各归其类确定了万物的秩序,由此掌控了整个世界的规则。换言之,真实世界是可以分类的,而奇想的怪物则是难以分类的,就像半人马既是动物又是人类。将违背人类分类规则的事物具象化为怪物,也就等同于将混乱无序以实体的方式展现在自己面前。形象既已固定,也就等于给它加入了一道界限,由此,怪物也可以进入人类划分类别的万物秩序之中,不再变得那么令人担心。尽管有时也会带来一些跨类别杂交带来的尴尬。就像古罗马史家普鲁塔克举的例子一样,一位年轻的牧马人献给科林斯僭主佩里安德一个小皮囊,里面装着一只母马刚刚诞下的胎胞,那是一只长着人脸、脖子和双臂却有着马的身体的半人马怪物。在场的人人都为这只奇想的怪物真实出现在眼前感到吃惊,唯有智慧的哲人泰勒斯在仔细检查一番之后,忍俊不禁地告诉佩里安德,要么别雇佣年轻人牧马,要么赶紧给牧马人娶个媳妇。

真实事物是组成奇想生物的质料,但将它纳入到奇想博物学当中,还需要最关键的一步,将你想象出来的事物记录下来。但奇想博物志的魅力就在于,这一步也往往可以孵化出新的奇想产物。

不妨猜猜下面这段描述说的是哪种生物:

“它是一种哺乳动物,一共有六个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它的背后有一条尾巴,尾巴上挂着一把刷子。它会用尾巴来驱赶苍蝇,这样苍蝇就不会掉进奶里。它的头上就是要长角用的,这样嘴巴才能长在其他地方。头上的角是用来顶屁股的,嘴巴是用来发出哞哞叫声的……”

这并不是某种奇想怪物,而是1939年10月伦敦大轰炸时,一位疏散到乡下的城市小孩儿对奶牛的描述。但估计任何一个人单凭这段描述,脑海里浮现出的生物都会与奶牛截然不同。将想象经过文字或是绘图加工后,可能会比原先本就已经相当奇幻的想象更加夸诞,甚至将那些真实存在的动物也变成奇想的生物。这一点在中世纪博物志的插图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譬如鲸鱼,学者在描述这种海洋生物时都会强调它庞大的身体和头顶向空中喷出的水雾。就像普林尼在《博物志》中对鲸鱼的描述:“鲸鱼覆盖的面积差不多有三英亩……它的嘴巴在前额,当它们在海面上游动的时候,它们会向空中喷出水雾”。

但鲸鱼有没有鳞片、鱼鳍和背鳍?它的体型是长的还是圆的?这些作者都没有提及。尽管普林尼本人是位有着航海经历的学者,很可能见过鲸鱼的真容,但其他博物学家就未必有如此好运。尤其是在中世纪,绝大多数学者都终身固守书斋之中面对前人钞本皓首穷经,因此,他们提及鲸鱼,也只能全盘照抄,人云亦云。绘画插图师们看到这段语焉不详的记述,就只能根据自己理解,用进一步想象力来填补细节。最终成型的鲸鱼看起来像是某种凶恶的狗鱼,鳞甲重重,长着蝙蝠翅膀一样高耸的背鳍和鱼鳍,脑袋上长着突出来的管子往外喷水。可以说除了会喷水和体型庞大之外,没有一点儿像鲸鱼,而成了一种奇想出来的海怪。

耳食之言代表什么动物,耳食之言形容什么动物(10)

中世纪想象中的海怪般的鲸鱼。

从真实存在的事物,到想象力的加工,再到记录者和绘图者笔下的二次想象加工,多重奇想的组合最终让想象成功地汇入真实,并且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真实”。一种名为天堂鸟的真实生物进入奇想博物志知识体系的命运,可谓这一奇想链的最佳说明。

天堂鸟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生物,生活在东印度洋的摩鹿加群岛。它五彩斑斓的羽毛和长长的尾羽令人惊艳,因此当地土著人将它捕获后,会剥下皮毛做成装饰品。不过,在剥制的过程中,天堂鸟的双腿也会被去掉,只留下头部和浑身上下的精美羽毛和修长的尾羽。结果,这个操作导致了一系列谬误和奇想的诞生。

1522年,天堂鸟的标本首次由环球航行的麦哲伦船队带回欧洲,敬献给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最初对这种鸟的记述还指出它其实有一对“纤细如写字笔”的双腿。但之后,随着越来越多当地制作的没有腿的天堂鸟标本送到欧洲,欧洲人开始相信天堂鸟没有腿。既然天堂鸟会飞翔这一点毋庸置疑,那么它没有双腿,就不可能栖息于树枝或落在地面。

这种推测似乎合情合理,于是欧洲的博物学家们兴致勃勃地基于无腿之鸟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天堂鸟生活习性的推测。杰罗姆·卡丹认为这种鸟儿“只能活在天空里,活在露水上”,他还设想了这种鸟在空中的繁殖方式,给雄鸟的背部生造出一个空腔,好让雌鸟在其中产卵孵化。著名的博物学家康拉德·格纳斯则在参考了卡丹的观点后提出天堂鸟可以利用羽毛发出的光晕悬停在空中,他还设想雌雄鸟在交配时羽毛会缠绕在一起,雌鸟坐在雄鸟背上,将产下的卵送入云端。乌利塞·阿尔德罗万迪在《鸟类学》中更丰富了天堂鸟的种类,说它飘浮云端,引用露水,在插图中,天堂鸟直立着悬停在半空中,长着嘴正从积雨云下喝雨水。

耳食之言代表什么动物,耳食之言形容什么动物(11)

阿尔德罗万迪的《鸟类学》中描绘的“天堂鸟”。

“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可以这样飞啊飞,飞累了便在风里睡觉,这种鸟儿一辈子只可以落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时候。”电影《阿飞正传》里的这句台词的原型。

西洋博物学家基于无腿之鸟发挥出的奇异想象生生将一种真实生物塑造成了奇想生物。这种有真实为依托的奇想也最容易被人所接受。阿尔德罗万迪的《鸟类学》中对天堂鸟的描述传播甚广。而他的一位热心读者,更是把这个奇想传播到了中国。

这位读者是比利时人,名叫费迪南·威尔比斯特。作为耶稣会传教士于1658年来到中国,并且有了一个中文名字南怀仁。南怀仁是在中国影响力最大的传教士之一,深受康熙皇帝宠爱,作为顾问随时在侧。1674年,他向皇帝进献了一幅由其亲自编绘的世界地图《坤舆全图》。在这幅地图的下方,他描绘了一种名为“无对鸟”的异鸟,根据旁边的图说所记:

“亚细亚州爪哇岛等处有无对鸟,无足,腹下生长皮如筋,缠于树枝以立身。毛色五彩,光耀可爱。不见其饮食,意为服气而已。”

无论是插图,还是图说,南怀仁基本都在照搬阿尔德罗万迪《鸟类学》中对天堂鸟的记述。在康熙皇帝钦定编纂的类书巨著《古今图书集成》中将南怀仁的插图和图说照单全收。无腿之鸟的奇幻想象就以这种方式在中国扎下根来。其流传之广,就连亲身去过南洋并居住多年的商人王大海,在他的私人笔记《海岛逸志》中都在重复同样的奇想谬说,只不过是把“无对鸟”的名称改成了“雾鸟”:

“雾鸟,产于万澜、安汶之间,状类锦鸡,栖于云中,饮雾餐霞,未尝履地,迨其死,乃坠落。”

耳食之言代表什么动物,耳食之言形容什么动物(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