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1956年起,克拉克便移居到斯里兰卡居住。
1988年,克拉克不幸罹患后小儿麻痹症候群,从此只能靠轮椅生活,但他仍然笔耕不辍。进入 21世纪之后,步入耄耋之年的克拉克又与英国新锐科幻领军人物斯蒂芬·巴克斯特合写了三部小说。
总的来说,克拉克的科幻小说以出色的科学预见、东方式的神秘情调以及海明威式的硬汉笔法而著称,光明的前景和成就往往同怀疑和自我反省并存,具有深刻的哲理性,能够引发读者深层次的思考。
除科幻小说外,克拉克在科学写作方面也硕果累累。
196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表彰克拉克在科普方面的贡献,授予了他卡林加奖。
1969年,克拉克荣获华盛顿美国科学发展协会科学作品奖。
1994年,克拉克因其在 1945年提出的有关全球卫星通讯的贡献而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2000年 5月 26日,克拉克在获得英国女王授予的爵士爵位两年之后,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被授予“爵士奖”。克拉克的名字甚至被用于命名一颗小行星和一种在澳大利亚发现的角龙。
此外,克拉克还是多个国家的科学和文学协会的会员,并被多所大学授予科学和文学博士学位。
2008年3月25日,克拉克因呼吸衰竭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家中去世,享年90岁。
克拉克在数十年的科幻创作和科技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以“定律”的形式加以总结,这就是所谓的“克拉克定律”。
“克拉克定律”
定律一:一个德高望重的前辈科学家,如果他说某件事是可能的,那他几乎肯定是正确的;如果他说某件事是不可能的,那他非常可能是错误的。
定律二:只有一个方法能够弄清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那就是:稍稍突破两者的分界线,进入不可能的领域。
定律三:任何技术,只要足够高深,都无法与魔法区分开来。这三条定律虽带有一定的诙谐成分,但也包含很强的真理成分,成为人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时常参考的规范和准则。
纵观阿瑟 ·克拉克的一生,他当之无愧地是世界科幻史上最伟大的作家,而他的作品也将永远是所有科幻爱好者必读的绝对经典。(独家授权)
本文来自:科幻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