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咏春是少林俗家弟子严二之女,根据叶问遗稿记载:
“时先师(严咏春)年已及笄,有当地恶霸,涎其姿色,恃势逼婚。父女二人日有忧色,为五枚师太所洞悉。因怜其遇,许以传技保身,使该土霸俟能除。咏春随五枚返山,日夕勤修苦练。技成乃约恶霸比武,卒将恶霸击倒。
自此五枚云游四方,临行殷殷诫以严守宗风,待婚后发扬武术,同佐反清复明大业。综合历史事实,咏春派拳术,实宗于五枚师太也。”
五枚师太是何许人也?按考据人士所说,历史上并没有这个人,乃是小说中的虚构人物。
是否真有其人我们暂且不论,总之根据民间传言,说是清朝中期,朝廷忌惮少林一派的强盛,于是勾结寺僧,里应外合,放火烧了福建莆田南少林。
而五枚师太正是当时南少林的长老之一,寺院被烧之后,五枚师太出走到大凉山一带,才有了上述传授武艺给严咏春的故事。
五枚师太当时教给严咏春的拳术,是白鹤拳。
有一天,严咏春在山上自行练拳,偶然间看见一蛇一鹤相互搏击。蛇鹤施展各自的身形,攻守交错,争斗不息。
严咏春在一旁仔细观看,并默默记下双方的身形姿态和招式战术。
最后,这场搏击战以鹤击败了蛇而告终。
严咏春回去以后,悉心钻研,将蛇鹤双方的身形和战术加以变化,取长补短,融汇于自己所学的白鹤拳当中,自创出一套全新的拳法。
后来经过五枚师太的修正,拳技大成。
严咏春请五枚师太为此拳术命名,五枚师太就借严咏春的名字,将其命名为“咏春拳”。
师祖严咏春后来成了婚,将咏春拳传给了丈夫梁博涛。
两人没有子女,于是过继了梁博涛的侄子梁兰桂为子,传授其武艺。
梁兰桂长大以后,到了佛山,传艺于黄华宝。
黄华宝是“红船”中人,与梁二娣等人为伍。
机缘巧合,南少林的至善禅师当时也混迹于红船之中,与二人相识后,将南少林绝技六点半棍传给了梁二娣。
黄华宝和梁二娣相互切磋学习,各自取长补短,由此,佛山咏春一派基本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