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姓制度为什么一直存在,种姓制度到底意味着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6 23:05:15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阶层制度能够像印度种姓制度那样顽固的保留三千多年,而且不用惊讶,在现代科学中,它确实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管理科学中的社会治理体系。今天的印度,已然是世界经济大国,排在美中日德法英的后面第七位,而且计算机科学异常发达。哪怕是这样的印度,今天依然深受种姓制度的影响。

用咱们中国的古话讲“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怎么能把人如此赤裸裸的分成三六九等呢?既然这个制度如此落后、如此封建、如此不堪,为何又能延续至今呢?或许我们能从这一制度的来历中发现答案。

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学习价值的制度来说,多余的文字都是浪费时间,何况网上很容易查到专门介绍种姓的信息,我们的聊的是其内在存续动力,因此关于种姓制度的结构,一张图足以将其简单了解。

种姓制度为什么一直存在,种姓制度到底意味着什么(1)

想象一个社会结构,假设一个单一民族国家,人们都经历过自身在社会阶层中的上下浮动,绝对不会突然出现一个如此层级分明的制度,就算出现了也会被推翻。然而在印度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因为印度的历史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流水线”式的历史,而是“一锅大杂烩”,是不断有外来者闯进来,并且来了就能当统治者的特殊历史进程。

印度半岛之所以被称为南亚次大陆,是因为这个“倒三角形”地区是被喜马拉雅山脉所阻隔在亚洲大陆之外的,只有西北角有个山口可以出入,三角形的另外两个边都是海洋,而古代航海技术又无从谈起,因此那个山口就成了古代印度人“迎来送往”的热闹所在。

种姓制度为什么一直存在,种姓制度到底意味着什么(2)

这片南亚次大陆上的原住民是达罗毗荼人,在西方现代人种学中属于黑种人澳大利亚型,他们在北部的恒河一带及南部山区的少数地区创造了印度最古老的文明,且在同一历史时期属于比较先进型的。后来雅利安人从西北山口进入,并迅速占领了整个北部平原地带。但是由于雅利安人在数量上远远少于达罗毗荼人,因此为了便于统治,便开始出现最早的宗教,将人们分为五个等级。最高级的便是掌管这一宗教(也就是掌管精神控制)的婆罗门,第二等级是掌管世俗权力(也就是军政贵族)的刹帝利,最高的这两级种姓是无需参与社会劳动的,他们处在统治地位中。第三等级是即无特权又非奴隶的吠舍,他们主要从事商业活动,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布施的方式供养婆罗门,以及通过纳税的方式供养刹帝利。前三个种姓安排的都是雅利安人,分别包揽了宗教、军政以及商业。而这第四种便是首陀罗,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被征服的原住民达罗毗荼人,他们处在金字塔底端,是四大种姓中的人数最多的一级。

种姓制度为什么一直存在,种姓制度到底意味着什么(3)

除了种姓制度中所包含的这四类之外,还有一个处在金字塔“地下”的贱民阶层,他们主要从事与污秽物相关及下葬相关的工作。也就是说,如果种姓制度是一种阶层压迫的话,那么贱民阶层是连进入这种制度的资格都没有的,他们的生存地位类似奴隶,生活的却远不如世界上其他文明的奴隶。要知道在雅利安人到来之前,原住民也有自己的底层人员,当种姓制度出现后,他们便成为了贱民。另外,由于各种姓之间是严禁通婚的,特别是高层女嫁下层男,一旦出现了这种“因为爱情”而跨种姓结合的人,那么男女双方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都将被打入贱民阶层。

如果说二战中希特勒对犹太人的种族隔离是臭名昭著的话,其实种姓制度里也有很重的隔离性质,不是每一层都互相隔离,而是四大种姓一块与贱民隔离。直至今天,印度的一些保守村庄里的dalit(也就是贱民阶层的人),依然被认为是肮脏的人,人们看到他们会躲着这些“贱民”走,而dalit们也会有意识的靠边行走,避免自己的影子污染到路过的人。这跟经济发展迅速,it行业尤为突出的现代印度形成了不可想象的对比。

种姓制度为什么一直存在,种姓制度到底意味着什么(4)

如果我们能从每个阶层自身所处的位置去思考,不难发现,婆罗门是对自己“最有利”的阶层;刹帝利是觉得自己“还挺好”的阶层;吠舍觉得自己“起码不是最差的”;首陀罗觉得自己“起码还在这个社会系统内,没有被抛弃”;而贱民阶层则是处在一种自己就算造反,人数也不够多的状态,且排它前面的阶层都认为不能与其同流合污,从而不会与其结成同盟。这样一分析就很明白了,一般的古代社会文明中,造反的往往是最底层,而印度种姓制度把绝大多数人放在了倒数第二层,这就让原住民无论在生活多困难的情况下,总有人可以相比较,且永远比自己更差。

能把社会阶层这块把控的死死的,靠的就是宗教的力量。在种姓制度中是没有任何上升通道的,什么通过读书考试啊、战斗立功啊,都是不能从自身阶层往上爬的,唯一的通道就是投胎。如果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向上攀升的社会是很可怕的,就算是首陀罗也会有受不了的那一天,那么宗教是如何调控这种现象的呢?

种姓制度为什么一直存在,种姓制度到底意味着什么(5)

在印度教中,是给种姓制度各阶层之间互换开了个口的,而这个开口不是现世,而是来生。这种现世安分守己做好事,来生投胎能投更高级的种姓的观念便是轮回。按照轮回理论,这一生如果你是个首陀罗,那么说明你上辈子犯了罪,这辈子你必须在你的阶层中好好赎罪,下辈子你可能投个吠舍。就是这套理论,稳住了所有阶层的心,才使得种姓制度得以延续如此之久。

当然,也有例外的,我们也知道这种理论只适合安抚对事实一无所知的人,但接受过教育的人就会仔细考虑一下了。而在种姓制度下,文化和教育是被婆罗门和刹帝利两个阶层所垄断的,因此这个“例外”的设计者不会出现在社会底层,婆罗门已是最高,也不会轻易去推翻这套理论。而释迦摩尼便出自刹帝利阶层,佛教的核心理论就是要人们通过修行、行善,从而跳出这一轮回。也正是因为这一理论,佛教才被当时的印度教打压和驱逐,至今印度的佛教徒都不超过百分之一。

种姓制度为什么一直存在,种姓制度到底意味着什么(6)

种姓制度自从在印度建立起来之后,一直非常稳固的存在于印度社会中,哪怕是西北山口后来陆陆续续进来了波斯人、亚历山大大帝、大月氏、突厥人、穆斯林甚至英国人,他们谁来到这里谁就能轻易的做统治者,却都没能彻底消除种姓制度。一方面是由于历史的悠久、信教人数的绝对优势,另一方面是历来的统治者在无法消除的情况下往往也会选择利用这一制度,来维护自己的统治。直到甘地四处巡回演讲,加上现代科学对于轮回的不攻自破作用,种姓制度才在印度表现的不再那么严重,但不可否认,它依然存在。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