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志同道合的朋友,结识志同道合的人的平台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6 23:10:01

安森垚日常的“自拍”场景。

这很像是安森垚在互联网上不断“开图”的过程。

2000年,5岁的安森垚开始接触电脑。当时他刚上小学二年级,会拼音,也能认识不少字。互联网对他来说,是既新奇又博学的新朋友。

时隔22年,安森垚已经记不太清当时第一次上网的过程。但从互联网习得的学习方式,仍深深影响着他。

在安森垚看来,网上冲浪的最大好处,就是自己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中,而非被动的接受者。

小时候,他特别喜欢研究妈妈买来的地图,记地名又快又准,但只看地图似乎总是很难“解渴”,直到他把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地名输入网络。“对小朋友来说,地图上标注的河流、山脉都是比较稀奇古怪的图形”,顺着互联网,这些抽象的图示开始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帮助安森垚了解、学习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发展脉络。

网上志同道合的朋友,结识志同道合的人的平台(5)

安森垚早期视频大多聚焦地理,后来涉猎范围越来越广。

正是这种不断搜索不断探究的过程,让安森垚牢牢记住了南岛语族的起源、扩散和族群迁徙。他常常好奇,为什么古人能远赴几千公里之外、持续数百年地迁徙?在网上和其他同好的交流,让他对类似的问题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

19岁,安森垚从北京化工大学本科毕业,之后又去日本学习古建筑相关专业。他开始反思过去这种学习方式的利与弊。

安森垚意识到,相比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网上冲浪的方式往往只能学会一些零星的知识点,很难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但与此同时,这种感兴趣什么就去学什么的方式,又特别适合激发学习热情,往往比硬啃大部头专业著作的效果要好。

2016年开始,安森垚在知乎开了自己的专栏,分享“一般人不知道的常识”。3年后,他开始转战短视频。相比图文时期,安森垚在抖音的受众年龄跨度更大了,其中既有老师也有学生,既有已经为人父母的中年人也有对一切都好奇的青少年。

经常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说“今天,我们课上放了你的短视频”,这是安森垚最开心的时候。他希望,自己的内容能够让更多人爱上学地理,“用有趣的知识降低孩子们学习的门槛,弥补各地教育资源的差距。”

网上冲浪指南

8月17日,安森垚受邀参加了共青团中央联合字节跳动公益、抖音发起的专题直播《青少年高质量“网上冲浪”指南》。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皑、人大附中教师李永乐等嘉宾一起回答青少年网络使用中遇到的真实问题。

网上志同道合的朋友,结识志同道合的人的平台(6)

大家围绕青少年上网面临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直播过程中,安森垚特别提到,青少年上网应该要有“查证意识”。“对一切东西需要去查证一下,无论是看评论区也好,还是去搜索引擎也好,一定要看多方的观点。支持这个观点的人,他说得越有理有据,越互相能佐证,这事可能就更靠谱点。那相反,你看到好像就他这么说,而且找不到任何来由,你就给他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最起码你不要再对别人讲。”这是他的经验,也是他对于后来者的期许。

几位嘉宾中,安森垚年龄最小。对于“青少年上网”是种什么感受,依然记忆犹新。

安森垚说,十年二十年前,当我们提到互联网时,它还只是一个可以选择用或者不用的工具,一个生活的客体。但随着网络不断发展,如今的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比自己更年轻的一代人来说,互联网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习惯了网上买东西、网上打车,如果遇到网络不好可能还会生气,这种时候再谈论青少年应不应该上网已经没有意义了。”

在他看来,对于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新一代青少年来说,与其在他们耳边唠叨“上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不如勤加引导,告诉孩子们怎样通过网络开拓眼界、丰富知识。

常常和孩子们打交道的李永乐也认可这个观点。

谈及青少年如何健康上网时,李永乐表示,健康的网络环境就像人体的免疫系统一样,家长、老师、平台应该做好“皮肤屏障”的工作,尽可能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但同时也要意识到,互联网的特点之一就是日新月异、充满变化,只靠事前预防还远远不够,也需要教会孩子们如何识别虚假信息,为自己培养一些免疫力。

网上志同道合的朋友,结识志同道合的人的平台(7)

今年8月抖音上线“小安守护平台”暑期版本,为青少年和家长提供知识和交流空间。

接受采访前两天,安森垚回老家参加了初中同学的婚礼。由于上学上得早,小学时还跳了两级,初中班里的同学普遍都比他大四五岁。一桌人围坐在一起时,已经成家的朋友们聊事业、聊家庭、聊孩子,安森垚几乎插不上话。

这让安森垚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也许是因为青少年时期很难在现实生活中交到同龄朋友,所以他才更加喜欢网上冲浪。但安森垚并不觉得遗憾,通过网络他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了见闻,同样收获了充实精彩的青春。

如今,互联网又成为他收入的主要来源。安森垚透露,今年他刚刚辞去了工作,开始专职从事短视频创作,生活水平也因此得以改善。

安森垚说,自己刚来北京工作时只能租得起东五环外的合租房,地方偏远,去地铁站还得走一两公里。在网上看到朝阳区动辄租金五六千的单间,他时常好奇,“什么样的人能租得起这样的房子?”现在,这是可以想象的了。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刘军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