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河北中医肝病医院提供专业支持)
中药颗粒剂VS中药汤剂
将多类中药进行复合应用,在开展煎煮的过程中,将会有品类较多的有效成分得以形成,其进入机体后,可对患者病变部位的多个靶组织或靶器官产生作用,从而使患者的疾病得到有效治疗,这也是在对疾病进行治疗时,复方中药所具备的优势。
有学者通过开展对照试验,将中药进行单煎及合煎,经两种煎煮方式熬制后,比较两种煎煮方式的固有成分溶出变化,结果显示两种煎煮方式在煎煮过程中所出现的化学反应种类较多,且不同的中药之间会出现十分复杂的水解、氧化、聚合及还原反应,而并不单单是融合各味中药所具备的有效成分。
也是由于中药复合煎煮会出现多种变化,导致单味颗粒剂的应用无法使所有人信服,从而导致其临床推广受到较大的阻碍,限制了其临床使用量。
中药颗粒剂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中药颗粒剂的临床应用方法
中药配方颗粒在冲服时应注意一定要用开水(90-100℃)冲服,加水后要搅拌30秒~1分钟左右,直至充分溶解,还要有足够的水量,部分贵重生药经超微粉碎入药,不能溶解,可以摇匀后服用。
中药配方颗粒在冲服时有些品种会出现不溶解或部分不溶解,或溶解较慢,主要是颗粒本身由药材微粉化后制成,冲服时类似于散剂,有不溶解、沉淀现象。(如:川贝母、天麻、全蝎、蜈蚣、沉香、西洋参、三七等)
还有些籽仁、根类产品,冲服时出现混浊或有絮状物,尤其在药液放冷后比较明显,这是由于这类药物含有的一些物质,在温度较高的药液里溶解,在温度较低的药液里凝聚所致。这类产品有:车前子、菟丝子、法半夏等,难溶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冲服方法不当造成,如水温低、搅拌不充分等。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应用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现代分析技术,建立了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建立了中药的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等安全性标准,提高了中药质量控制水平,推动了中药标准化建设。目前,部分国家(韩国、日本等)也在对中药颗粒剂进行使用,但其却会将成药颗粒用作治疗的基础用药,辅以单味颗粒剂进行应用,从而使得中药汤剂所具备的特点得以体现,这也值得我国医院进行借鉴。(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