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长坝镇福坝村游览(5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唯有绿色发展,才能诗意栖居。这是甘肃最深切的体悟。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践行“两山论”,绿色成为最鲜亮的底色。
2017年,祁连山启动“史上最严”整改,祁连山保护区人为破坏基本禁绝,雪豹、白唇鹿、藏野驴、岩羊、马鹿等野生动物显著“复归”。
生态环境脱胎换骨,生态产业强筋壮骨。文化旅游、通道物流、循环农业、中医中药等十大生态产业方兴未艾,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增长到24.6%。
脱胎换骨,有一种自信叫美丽生活
生活美不美,妇女最有发言权。
绿树掩映中,一位时尚女士沿着村路走来。她就是康县何家山村村委会副主任刘小兰。
在人们印象中,村干部往往是烟袋不离手、大衣披肩头的老大爷,西北农家女脸上挂着“高原红”。但刘小兰说,如今,高跟鞋已是村里许多妇女的标配,裙子、旗袍也很常见。
刘小兰的另一个身份是养蜂女,她的抖音有3000多个粉丝,梦想着自己能成为“网红”,为自己的蜂蜜和全村的特产代言。
每天,她都要换一套时装,就像每天都要照看蜜蜂一样。她说,养蜂和打扮,都是为了幸福和快乐。
在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长坝镇福坝村村民在交谈(5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美丽源于自信,自信来自改变。
近几年,甘肃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甘南藏族自治州实现全域无垃圾,建成1303个生态文明小康村,通过改厨、改房、改院、改炕、改圈、改厕,掀起健康革命。在康县,村村道路硬化,庭院整洁,花香四溢。
产业兴,观念新。扶贫车间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也让妇女们看到了美丽该有的样子。
在搬家前,29岁的东乡族女孩牟阿西也只在结婚时化过一次妆。过去,她也认为,女人就该围着锅台转。
2019年12月,牟阿西也家搬到东乡族自治县县城。一次偶然机会,她旁听了一堂美容培训课,看着妆后模特的容貌,不禁惊叹:“这才是女人该有的样子!”
现在,她坚持不施粉黛不出门,并在网上做起纱巾代购的小生意。她说,原来生活可以这样精彩!
“要说甘肃最大的变化,还是群众精神面貌的变化。”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教授李含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