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朱先生住家一带的别墅区
在拜访另外一个当地客户JOHN 先生时,他告诉我们,可以用两个特殊的英语词汇来表示他们作为新西兰人的自豪。“KIWI”颇具有自我嘲讽般的自称,这是当地一种“小笨鸟”,像个瞎子,还不会飞。“AOTEAROA”原是毛利语,意思为“白云绵绵之地”,新西兰人以此表示对美丽国土的赞美。JONG还特意强调澳大利亚人的祖先大部分是英格兰囚犯,而新西兰人都是从英伦三岛迁来的自由移民。我们在奥克兰博物馆看到了伦敦街头移民公司经纪人招募去新西兰的场景,展品好包括当时伦敦报纸刊登的移民招募广告,这些广告极力渲染到新西兰去的幸福生活。JOHN说的不错。去新西兰的新移民大都是本着美好憧憬而去,这也暗合了大英帝国海外殖民圈地的需要。只是可怜澳大利亚人在JOHN的幽默谈话中不幸躺着中枪了。
十八世纪伦敦发行的移民新西兰的宣传画
在奥克兰东南郊的豪维克(Howick)历史文化村,我们参观了建于1840年-1880年的三十余处历史建筑。这些建筑包括别墅,铁匠铺,商店,学校,邮政局与教堂。这个村庄是军人移民的居住地。这些军人新移民被称为皇家新西兰自卫军,他们在英国的军队退役后,自愿来的新天地。英国政府为他们及其家人安排新生活,安排住所及耕地,并在七年后归个人所有。住宿的标准严格按照军人的军衔高低分配。参观这些老房子,可以看到原味的维多利亚时期的生活用品摆设,墙壁上的文字照片会详尽告诉你有关屋子主人的故事。
豪维克(Howick)历史文化村
参观了村庄后,我们震惊于新移民生活质量如此之高,也深深感到英国自工业革命之后,为其殖民扩展,制定了如此缜密完善的移民计划。难怪大英帝国曾经号称为“日不落”帝国。
学校外景
离开奥克兰的最后一天,朱先生还邀请我们去他家里做客。这个坐落奥克兰东北处的别墅,有游泳池,花园,景色优美。朱先生夫妻养育两个小孩,他还把父母接到奥克兰,照料他的两个孩子,也享受奥克兰的阳光与美食。他母亲热情地邀请我参观他们家的花园与菜园,还分享她自己种植的斐济果,树番茄等水果。当我们走近他们家的鸡场时,她母亲笑着对我们说,给母鸡下蛋时的专用鸡笼都有尺寸规定的哟,否则会被邻居控告孽待动物。
朱先生一家是新西兰华人新移民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