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储水量排名,千岛湖蓄水量中国排名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07:24:45

据统计,千岛湖鲢鳙的年产量超过6000吨,“淳”牌有机鱼成为了全国著名品牌。“鲢鳙治水”既保生态又促经济,一举两得,堪称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型范式。

生态治水60多年,“蓝藻病”为何仍有隐患?

根据湖泊的生态演化特点,千岛湖的生产力/生物量的比值为3.899>1,初级生产力/总呼吸量的比值为74.29,这意味着该水库正处于发育状态,生态系统仍在完善当中。那么,被视为生态隐患的“蓝藻病”,再次爆发的风险又有多高呢?

有了鲢鳙坐镇,蓝藻水华似乎一去不复返,但事实并非如此。从2006年开始,千岛湖从贫营养水库转变成了中营养水库,湖区的曲壳藻、束丝藻时常出现异常增殖现象。来对比一组数据:1998年,库区藻类密度的测量值为108万细胞单位/升,2010年时提高到1152万细胞单位/升,增幅不可谓不明显。

千岛湖储水量排名,千岛湖蓄水量中国排名(9)

7-8月,千岛湖蓝藻呈剧增态势

种种迹象表明,千岛湖的水质仍存在富营养化的风险,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价:一是水体的透明度和藻类的密度,二是实际的蓝藻爆发事件

首先,一份长达26年的采样调查发现:千岛湖坝前水体的透明度下降了2.05m,主要原因正是藻种密度的提高。2020年8月,千岛湖东南库湾的蓝藻异常增多,生物密度达到6.571mg/L,水体透明度只有2.24m,其中有1/3的水质监测点位透明度低于2m。这表明,藻类密度的确影响了水质和透明度。

千岛湖储水量排名,千岛湖蓄水量中国排名(10)

史鹏程、朱广伟等学者发表在《环境科学研究》上的一篇论文显示:2020年5月~2021年4月期间,千岛湖的叶绿素浓度平均为5.1μg/L,密度最高的水域位于西北库湾,平均密度高达11.4μg/L。该水域属于千岛湖的上游库区(下图红圈标注区域),农业、生活废水排放压力高,总氮、总磷含量显著高于东南库湾。

千岛湖储水量排名,千岛湖蓄水量中国排名(11)

其次,从实际案例来看,千岛湖的水华确有“复发”迹象。例如:在2016~2019年,西北库湾的街口断面至威坪断面发生过多次蓝藻水华,规模不大,但应引起重视,相应水域富营养化的风险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每年夏末秋初(8-9月)是最容易发生水华的时期。千岛湖蓄水量多,热容大,水*换频率高,水温增加缓慢。在春季,库区水温较低,蓝藻繁殖受限,不易形成水华;但当梅雨过后,面源污染携带大量的营养盐入库,加之高温热浪席卷而来,上层水体升温迅速,藻类繁殖活跃,最易诱发水华。

千岛湖储水量排名,千岛湖蓄水量中国排名(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