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属于保定市的博野县,位于保定市南部偏东,冀中平原腹地。县域南北狭长除西部有两块风沙高地外,其余为平坦壤地。地势上东部最低。自东依次与蠡县,衡水市安平县、饶阳县,安国市,清苑区接壤。总面积340平方千米,在保定市所辖区县市中,仅比竞秀区、莲池区和容城县大些。
博野县历史沿革
唐虞夏商为冀州之域;春秋时为晋地;战国时为赵地。秦属上谷郡;西汉始置蠡吾县,属涿郡。东汉永元二年(公元90年)更隶河间国。后属中山国;三国魏时属河间郡;晋属高阳国。北魏时蠡吾县属高阳郡。北齐并入博野县(博野县治所在今蠡县城关);隋开皇三年(583年)隶瀛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属河间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更隶瀛州,五年改属蠡州。八年还属瀛州,九年又属蠡州。贞观元年(627年)改隶瀛洲。天宝元年(742年)属河间郡。至德二年(757年)复隶瀛洲。永泰间(765-766年)改属深州。元和十年(815年)还属瀛州,后又属深州;五代初属深州,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改隶定州;宋雍熙四年(987年),置宁边军。景德元年(1004年)改为永宁军,宜和七年(1125年)将为博野县, 未久,又恢复永宁军建置,仍领博野县。金天会七年(1129年)置博野郡军,天德三年(1151年)改州名蠡州,博野属之;元至元三年(1126年)省博野县东境(约今蠡县地)入蠡州,西境(约今博野地)入蒲阴县,三十一年析蒲阴县东部地复置博野县(县治亦在今蠡县地),属保定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始徒博野县城治,属祁州,六年改属保定府。清代沿袭;民国二年(1913年)改属范阳道,次年范阳道改名保定道,博野县仍旧属。民国十七年(1928年)隶河北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河北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博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冀中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9月,属晋察冀边区冀中区二专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秋,改属冀中区十专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6月,改属冀中区九专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博野县属冀中区七专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7月,属冀中区九专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属华北行政区冀中区九专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后,博野县划归河北省定县专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博野县仍属河北省定县专区。1954年4月24日,撤销定县专区,博野县划归保定专区。1958年7月5日,撤销博野县,并入安国县。1962年1月15日,恢复博野县制,仍属保定专区。1970年,保定专区改称保定地区,博野县仍属之。1994年12月,保定地市合并,博野县属保定市至今。
博野县美食特产有博野黄冠梨、博野槐花粉、白肉罩火烧、博野扒鸡等。
白肉罩火烧
博野县名胜古迹
博野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亭在程委村西北隅,碑亭共八块石碑,碑文记述了在抗日战争中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并刻有268烈士的姓名、籍贯、职务、是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野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亭
还金井碑刻位于程委镇南林里村还金井前。该碑高3.6米,宽0.99米,厚0.26米,青石质。由明代翰林院侍讲冯琦撰文并书丹。1987年10月和还金井一并起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颜元祠堂位于北杨村西北部。建于清朝雍正年间。祠堂正殿平面呈长方形。面三间,进深一间,东西长11.6米,南北宽6.6米,高7米,布瓦歇山顶,设有阳台1.35米,明柱两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