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打鼓面靠什么振动发声,敲鼓的声音是空气振动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07:53:06

(1)当小萍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现象表明了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法;把该实验装置移到月球上去做, (选填“能或“不能”)完成探究。

(3)用该实验装置 (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探究音叉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与音叉振动快慢的关系;又 (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探究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与音叉振动幅度的关系。

考点】声音的产生

【答案】(1)兵乓球被弹开 声音由物体振动而产生 (2)把微小的振动进行放大 转换法 能(3)不能 能

【解析】

(1)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乒乓球会被多次弹起,说明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2)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把该实验装置移到月球上去做,不会受到影响,可以完成该实验。(3)音叉的振动快慢是由音叉决定的,不是由敲击的快慢决定的,所以不能改变音叉的音调,不能用来探究音叉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与音叉振动快慢的关系。可以重敲和轻敲音叉,来探究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与音叉振动幅度的关系。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也叫作声源,直接观察声源的振动并不容易,可以利用转换法进行观察;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七、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1.提出问题

坐在教室的各个位置,都能听到老师的声音,还能听到教室外面铃声,声音要向四周传播,需要什么条件吗?

2.猜想与假设

声音在真空、空气、液体、固体中都能传播。

3.设计并进行实验

(1)把一个响铃的闹钟放入玻璃罩中,是否能听到声音?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掉,还会听到声音吗?通过实验发现,铃声随着空气的抽出变得越来越微弱,最后几乎听不到。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随着进入空气的增多,听到铃声越来越响。

(2)在水中游的鱼能否听到声音?钓鱼时站在岸边说话 会吓跑鱼儿吗?找一个鱼缸装满水,放几条鱼在里面,我们在鱼缸旁用力拍手,发现鱼能听到我们拍手的声音。

(3)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可以听到清晰的声音。

4.分析与论证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5.交流与评估

(1)在探究声音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实验中,不管怎么抽气,仔细听的时候,总能听到极微弱的声音,这是实验条件的限制,无法使玻璃罩内真正达到真空,并不能因此而认为真空中声音也能传播,此实验特别要强调观察实验的全过程及变化情况。从玻璃罩内空气逐渐减少,玻璃罩内传出的声音越来越小的现象可推测:玻璃罩内如果完全没有空气时,将听不到声音,采用推理的方法。

(2)一般来说,固体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这是因为组成固、液、气体的物质粒子随着声源的振动而振动,从而传播声音,如果物质粒子靠拢紧密,传声效果就好。

(3)有同学可能会有疑问,在一间密闭的房子里大声喊话,外面的人几乎听不到声音,打开门窗就能听见,怎么会这样呢?空气能够传声,墙壁能够传声并且效果比空气好,应该更能听见才对?其原因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墙),大部分能量被反射了,所以听到的声音已经很小,此时具有隔音的效果。

例题4:小明、小华和小强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部处,大声讲话,感觉喉部在振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溅起了水花;小强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声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被琴弦弹开了。

敲打鼓面靠什么振动发声,敲鼓的声音是空气振动(5)

(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声音是如何 的。

(2)对上面的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3)小华同学为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4)(提出问题)他们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

(进行猜想)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的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1: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

猜想2: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

(进行实验)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小实验:将接通的手机放在玻璃广口瓶中(用细线悬挂,手机不与瓶身接触),并用抽气机将其中的气体逐渐抽出(如图所示),发现声音越来越小直到几乎听不到,这说明 (选填“猜想1'或“猜想2”)是正确的,由此并根据所学知识知道,声音 在真空中传播。

(5)(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探究,他们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①两张课桌紧紧地靠在一起,小明轻敲桌面,小华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②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小明、小华发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更明显,第2次几乎听不到声音,其原因是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实验现象说明了 (选填“固体”或”气体”)的传声效果更好。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

答案】⑴产生 ⑵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⑶在桌面上放置一些塑料小泡沫或(碎纸屑)

,通过小塑料泡沫或(碎纸屑)的振动来证明桌子发声时在振动 ⑷猜想1 不能 ⑸响度 固体

解析

(1)由题中实验及现象可知他们要探讨的问题是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由实验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为了把不明显的实验现象变得更易观察,可以采用转换法,将微小振动放大,所以可以在桌面上放一些小塑料泡沫(或碎纸屑),通过小塑料泡沫(或碎纸屑)的振动证明桌子发声时在振动。

【进行实验】用抽气机将其中的气体逐渐抽出,发现声音越来越小直到听不到,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猜想2正确。由此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拓展延伸】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靠固体(桌子)传播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靠气体(空气)传播的,因为固体和气体传播声音的效果不同,所以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固体传声的效果比气体好。所以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更明显,第2次几乎听不到声音。

【分析】(1)声音的物体振动产生的,可以通过其它物体的被弹起反应;(2)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3)通过微小物体被弹起反应发声体在振动;(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5)固体传声效果比其它物体好,音的大小指响度。

八、使用转换法和理想实验法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转换法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⑴在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

⑵将纸屑放入发声的扬声器中,或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通过纸屑跳动或溅起的水花反映出扬声器或音叉的振动,用的都是转换法,把扬声器或音叉的微小振动通过纸屑跳动或溅起的水花反映出来,这种将微小振动放大的方法也称为放大法。

⑶对于发声音叉弹开轻质小球的现象,若强调这一现象中小球的作用,就是将振动放大;若强调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则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或发声体在振动)。

例题5: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

敲打鼓面靠什么振动发声,敲鼓的声音是空气振动(6)

A .声音从空气中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B .声音从空气中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C .超声波具用较大的能量

D .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考点】声音的产生

答案】D

解析

A.此实验无法验证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的变化,A不符合题意;

B.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大,B不符合题意;

C.音叉发出的不是超声波,所以此实验不能说明超声波是否具有能量,C不符合题意;

D.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

2.使用理想实验法探究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⑴理想实验法是以大量可靠的事实为基础,通过真实的实验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深刻地揭示出物理规律的本质,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⑵在“探究真空不能传声”实验中,实验现象是:随着罩内空气不断被抽出,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弱,由此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⑶在实验中,最后还是能听到微弱的声音,主要原因是抽气机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以及由于闹铃与罩内底接触造成的固体传声。

例题6:小明用下面的装置做“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将闹钟放在广口瓶的底座上。

(1)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瓶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瓶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

敲打鼓面靠什么振动发声,敲鼓的声音是空气振动(7)


⑵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

⑶推理过程:玻璃瓶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 ;如果玻璃瓶内抽成真空后, (选填“能“或“不能”)传出声音;

⑷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

⑸实验时,小明对一现象很好奇:逐渐抽出玻璃瓶内空气的过程中,闹钟的响铃声不会完全消失。请你对这一现象尝试解释: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答案】⑴变小 ⑵变大 ⑶小 不能 ⑷介质 ⑸玻璃罩内空气不能完全抽干净,闹铃也有可能通过底部固体传出声音。

解析

(1)在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减少,所以声音传播的介质减少,因此听到声音将会减小。

(2)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由于声音传播的介质增多,因此听到声音将会变大。

(3)由于介质(空气)逐渐减少,故声音逐渐减小。如果完全没有空气了,将会听不到声音。

(4)由实验现象可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5)由于真空罩内空气不能完全抽干净,所以逐渐抽出玻璃置内空气的过程中,闹钟的响铃声不会完全消失。

【分析】

(1)(2)随着空气的逐渐抽出,声音会越来越小,当空气大量涌入时,声音变大;

(3)当空气全部被抽出后变为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由于空气不能完全抽出,声音的想读不回减小为零。

,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