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注意:物体振动不一定发声)
2、常见物体的发声原理:
人发声——利用声带的振动
笛子发声——空气柱振动
蜜蜂、蚊子——利用翅膀的振动
琴、二胡等——利用琴弦振动发声
鼓、锣等——靠鼓面或锣面振动发声
3、声音的传播条件及速度
(1)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2)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一般情况下, V气<V液<V固
4、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反映声音高低的,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振动频率大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听起来尖细;振动频率小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低,听起来低沉。
(2)响度即声音的强弱,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指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振幅小,声音的响度小。
声音的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声音向外传播,越来越分散,越来越弱,响度就越小。
(3)音色表征不同声音的特征,与发声体本身的特征有关。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它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不同乐器,即使发出音调、响度相同的声音,我们也很容易识别乐器种类,不同人发出的声音,就是由于音色不同。
5、人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第二节 乐音与噪音
1、区别乐音还是噪声的方法:
(1)从定义本质上区别:乐音即好听、悦耳的声音,它是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即嘈杂、刺耳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超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这一点看,所有声音都可能成为噪声,乐音在不适当的场合下也可能成为噪声。
2、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①分贝(dB):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它是声音强弱的单位。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声——听觉下限。
②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学习,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2)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3)减弱噪声的方法:
① 在声源处减弱:可以采用更换声源或加屏蔽罩隔离。
②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建立隔声屏障来反射或部分吸收传来的噪声。
③ 在人耳处减弱: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可以戴上耳塞、耳罩等护耳器具,防止噪声损坏听觉器官。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1、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
(1)声源、介质和良好的听觉器官。
(2)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
(3)声音还必须具有足够的响度,才能引起耳膜的振动,使人有听觉。
2、超声: 声音的频率高于20000Hz称为超声波,也叫超声(人听不见)。
3、次声: 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称为次声波,也叫次声(人可以听见)。
4、超声的特点及其应用:
(1)超声的方向性强:声纳、雷达、探测鱼群、暗礁等
(2)超声的穿透能力强:超声波诊断仪(B超、彩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