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将至 惟愿君安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千年前,李白在一轮寒月下,
静静听着捣洗冬衣的声音。
他在想,秋风阵阵,
吹不散的,
是想家的心绪。
起风的日子里,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胜过春日暖阳。
若是不能团聚,
寄一件寒衣,
千万思念,
也尽在不言中。
元代姚燧曾写过一首小令:
《凭栏人·寄征衣》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这是一个等待丈夫归家的女子,
心爱的他远在千里之外,
天渐冷,却还不归家,
担心他受寒挨冻,
想给他寄几件冬衣,
又怕寄了冬衣去,
丈夫更不归家。
究竟是寄还是不寄,
让她犯了难。
一件寒衣,百般为难,
千言万语不过期盼两个字:
团圆。
刘长卿写: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纳兰容若写:
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
韦应物写:
秋斋独卧病,谁与覆寒衣。
......
所以,寒衣节哪是一个冰冷的日子呢?
它明明充满着思念与爱,
也许思念是苦涩的,
但苦涩的背后,
一定是深刻的甜蜜。
中国人的爱,
含蓄而委婉,
一件寒衣,
胜过千言万语。
它跨越生死,
亦穿越时空,
千百年随着时间的河流,
缓缓流淌,
时至今日,
依旧有着重大的、不可替代的意义。
会者定离 一期一祈
电影《寻梦环游记》中,
有一段很经典的台词。
它说,人的一生会有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断气的那一刻,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
那叫做死亡。
第二次,是举行葬礼的时候,
这一刻,
你的身份在这个世界上,
将被抹除。
第三次,
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
死亡的时候。
至此,你在这个世界上的全部痕迹,
将全部消失。
生而为人,总是难以真正摆脱,
对死亡的恐惧。
那么,当我们在害怕死亡的时候,
究竟在害怕什么呢?
我想,
应该是害怕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