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蝉真实成交价,红山文化玉蝉成交价格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15:06:52

红山文化玉蝉玉鸟,尺寸:玉蝉 长12厘米;宽4.7厘米;高1.2厘米,成交价: HKD 246,000

玉含蝉,是汉代普遍流行的作为用于丧葬的一个种类,以为它能为生者避邪,为死者护尸,甚至食之可以成仙得道。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促使玉器的防治、宗教意义为之大增,方士又竭力提倡玉的神秘和力量,这种思想实际上是人的一种心理过程,同时不可避免地掺入了包括避邪在内的封建迷信的内容。因有这些原因的存在,于是盛行用玉雕琢的具有护符意义的玉含蝉,即被看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实体,成为“人与神这两个世界之间的联结”,也就是说,死人含蝉,亦表示其肉身虽死,但只是外壳脱离尘世,心灵未必死去,不过作为一种蜕变而已。葬玉唅蝉,据徐广称:“蝉,取其清高,饮露不食,”《史记屈原传》:“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污垢。”《说文》:“蜕,蛇蝉所解皮也。”是知,玉含作蝉形,似是借蝉的生理习性赋予死者特定的意义,意即人死后,不食和饮露,脱胎于浊秽污垢之外,不沾污泥浊水,这是战国之后汉代死者含玉蝉的用意。

汉代玉蝉,最具特色的就是“汉八刀”。和田玉的硬度为6.5度左右,远比硬度为5.5的钢铁制刀高,所以“汉八刀”玉雕不可能是用刀刻雕刻。“汉八刀”玉雕工艺,它还是用“铊具”与金刚砂结合琢磨的雕刻工艺,“汉八刀”玉蝉并不是雕刻“八刀”成型。“汉八刀”只是一个名称,是玉石雕刻工艺之简略代表名称,此名称是后人称谓汉朝玉雕工艺的一个代名词。汉八刀的琢工极具特色,凡是玉雕蝉真品的“八刀工”,下“刀”既准又狠,起“刀”收“刀”干净利落,而且多为“斜刀”,即一面浅,一面深。为什么后人称谓“汉八刀”?对于“汉八刀”的“汉”顾名思义就是汉代,时间的标志,但是不完全代表是汉代的玉雕产品,只能代表“汉八刀”玉雕工艺在汉朝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准。

玉蝉真实成交价,红山文化玉蝉成交价格(5)

汉玉沁蝉,尺寸:长4.6厘米,成交价: HKD 200,600

“汉八刀”玉雕工艺经历了周朝、秦朝的发展,在汉朝出现了工艺的顶峰。历史中为什么没有“周八刀”、“秦八刀”?其实,清代中晚期,江阴陈性(字:原心)写的《玉纪》记载:“更有古时含殓之器,谓之琀玉。不知者,遇旧玉,皆称为琀玉者,非。更有音讹而呼为汉玉者,尤非。”由此,“汉八刀”其实就是“琀背刀”的讹读。从墓葬遗址中出土的实物遗存角度说话,它决不是仅仅局限于汉代。汉时许慎的《说文解字》:“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八还与隶书有关,隶书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四体书势上说,秦代沿用篆书,但因篆字书写缓慢难成,所以就令擅于隶字(今称楷书)的人辅助书写记事,叫做隶字或隶书(这是唐以前的称谓,唐以后称楷书),汉代继续沿用,只有符玺、幡信、题署用篆书。隶书(即今楷书)是篆书的便捷写法。而上谷散人王次仲又另作一种标准的书体(八分书,为今隶书的前身),汉灵帝特别喜欢仰慕,在那个时代很多人都擅长写这种字,史称汉隶(在东汉时期,相传蔡邕曾对八分书做过简化,今称隶书)。王愔《文字志》说:“王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

“八”,在这里做何解?它就是“背”的意思,特指一些字左右笔划相背分开。到此如果我们将“汉八刀”的“八”理解为简古朴拙的八刀雕刻,那就错了。它不是数字的意思,甚至同任何数量都毫无关系。“汉八刀”是“琀背刀”之名,是玉雕发展的雕刻工艺名称,并不是只有“玉塞九窍”的亡人口中之物——琀蝉才叫“汉八刀”。汉代玉蝉雕刻成为了“汉八刀”雕刻工艺的特别代表,这种玉雕工艺在汉代得到了完善成熟,或者说汉代时期的“琀背刀”雕刻,寥寥数刀却给玉蝉注入了饱满的生命力。“汉八刀”工艺,刀刀见锋,用刀遒劲有力, 简约古朴, 粗犷豪放。“汉八刀”工艺,改变了商周时期玉雕的繁琐纹饰,走出了“神”与“礼”的束缚,虽然还是坨工雕琢,但是如刀削成型,若刀刀成器,看似简朴,实际充分展示了琢磨的精细工艺。

玉蝉真实成交价,红山文化玉蝉成交价格(6)

六朝玉蝉,尺寸:长6.8厘米;宽3.5厘米,成交价: RMB 195,500

关于“汉八刀”工艺玉蝉的鉴定,不管是佩戴玉蝉还是琀蝉,首先我们要知道雕刻纹饰不是一刀成线,必须知道这仍然是坨工,是古老的坨工雕刻,坨工发展到了看似“一刀”出阴线的精制工艺。必须知道坨工的特点,那就是正反转的坨轮与解玉砂的配合,琢磨玉石成品表面看似平整光滑,放大纹饰阴线必然是错乱坨轮痕迹。关键,“汉八刀”玉蝉,看似简朴,但是其工艺的前身是“神与礼”的基础工艺,仍然保留着其神韵的内涵体现。现代仿制品只有其型却没有工匠之用心琢磨的神韵与灵气,仿制品工匠因为没有具备古老坨工加工的崇敬心态,所以只能防止器型与坨工,不能表现出其应有的神韵。

玉蝉雕刻,南北朝时仍沿汉制,此时由于战乱影响,和田玉料来源困难,玉蝉多数用滑石刻成,细部写实味道加重,同汉代相比显得更为逼真。魏晋南北朝以后,古代以礼制为中心的用玉彻底消失,用于殓尸的丧葬用玉逐渐消失,玉琀也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宋代仿古风气盛行,当然仿古汉八刀工艺玉蝉也不例外。关于宋代大量古玉的仿古,一个首要的因素就是玉石产品开始有了市场。可以说,在唐朝之前玉石成品并没有市场,大都是在皇室贵族中或者盘玩或者佩戴或者墓葬之用,但是到宋朝就有了专门的玉石成品买卖市场。

玉蝉真实成交价,红山文化玉蝉成交价格(7)

汉玉蝉,尺寸:6×3.3厘米,成交价: HKD 138,000

自宋朝开始,玉石成品走向了市场,成为了交易品。所以,宋朝之后的民间用玉出现了粗工,当然官方玉雕都是精工,但是已经失去了商周战汉“礼玉”时期的古拙精工,汉八刀仿制品有其型而无力道。自宋朝开始,玉石雕刻工艺走向玉雕艺术品市场,玉蝉失去了古朴的神韵,出现了更为注重配饰的繁华雕刻。宋以后玉蝉作为佩饰用的功能日渐突出,纹饰也渐趋繁缛,有的翅膀竟像苍蝇翅那样撇开,早失去了汉代玉蝉的那股神气,特别是器物边沿及翅尖被磨成了圆角,这是判断是否为汉代玉蝉的重要依据。明代玉蝉有薄片状和圆雕两种,多用粉皮青玉制作。

玉蝉真实成交价,红山文化玉蝉成交价格(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