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在北方是很常见的灌木,以前每到8——9月份酸枣成熟的时候,虽然果酸但也绝对算是物质匮乏年代中的山野美味,依农是北方人,小时候没少摘来吃。
当下由于水果品类日趋繁多,酸枣很少作为鲜食果食用,虽已不作鲜果食用但酸枣富含丰富的影响物质,其果肉被制成了酸枣汁、酸枣酱、酸枣酒等加工品,依托野生、营养丰富等条件,售价着实不低。
此外酸枣的经济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入药上,入药的是酸枣仁,这里依农要说明一点,酸枣仁是酸枣核(种子)去核后的种仁。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就把酸枣仁写入了药典《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药学典籍均有它的身影,当下酸枣仁也是重要的中药材,《中国药典》录入的就是它(之所以要提这一点,是因为下文我们要提的另一个“酸枣”,就是在酸枣仁上与它有争议)。
另外随着对酸枣的开发利用,我们发现了酸枣中诸多提取物的经济价值,有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南酸枣——叫枣不是枣
还是先看图
南酸枣虽是该物种的学名,但是南方朋友在非正式场合提及它时多不会在酸枣前面加个“南”字,“酸枣”便是它最常见的称呼。
南酸枣和北酸枣最大的区别就是,在植物学上它和枣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只是果实长得较像而已(这里吐槽一下前辈们,学名你给人家取个“南酸枣”,也太随意了)。
南酸枣是漆树科南酸枣属多年生乔木,也就说它和芒果算是近亲,南酸枣起源时间也较早,树龄非常长,可达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南酸枣的别称非常多,除酸枣是公认名称之外还有,醋酸果、鼻涕果、酸枣、五眼果、山桉果、枣、山枣等别称。
南酸枣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长江以南地区多野生种群分布,再往北江苏、浙江、安徽南部也有分布,不过与前文提到的北酸枣基本上没有交叉分布。
南酸枣植株高达,成株高达10多米,果实成熟后多为黄色,果实要比北酸枣大些呈椭圆形(三厘米左右),果核较大很有特点,果核上有五个凹陷就像眼睛一样,“五眼果”的别称就是因此得名。
南酸枣的果肉富含胶质,也是咬一口就酸到流口水的角色。
南酸枣的用途也非常广泛,可谓全身是宝,经济价值也颇高。
果可鲜食,不过不能吃酸的朋友不要轻易尝试,但是以南酸枣果肉加工而成的酸枣糕绝对是美味,相信这也是不少南方朋友的儿时味道。除酸枣糕外,还能用于酿酒,果实还被加工成酱果,这个依农没有吃过,不晓得味道如何。
南酸枣果核外形突出,曾经被作为手串炒作过一段时间,初期的售价颇高,很多朋友为这个满山都是的野果核交了不少的智商税。
此外南酸枣的树皮和果也可入药,和大多数漆树科植物一样,它的树皮和叶可提取栲胶。
依农个人认为南酸枣最大的经济价值体现在,南酸枣是一种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的植物,是极好速生造林树种,可做木材储备。